我需要了解一下交通连环肇事逃逸责任认定方面的相关知识,想了解是否涉及法律问题。

更新时间:2023-11-18 11:12:08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需要了解一下交通连环肇事逃逸责任认定方面的相关知识,想了解是否涉及法律问题。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5267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交通肇事逃逸需要承担的责任有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道路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3-11-18 11:10:22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594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需要承担的责任有:
1.行政责任,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民事责任,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3.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11-18 11:10:40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7501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需要承担的责任有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道路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11-18 11:12:0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时间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时间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有一些人会选择接受处罚,而有一些人因为害怕赔偿,担心受到法律的制裁往往会逃离事故现场,也就是法律所说的交通肇事逃逸。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要为您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一、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标准是什么1、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具体如下:(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条件
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条件
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条件为:明知已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
交通事故
人浏览
8种情况认定为肇事逃逸
8种情况认定为肇事逃逸
根据交管部门出台标准,以下8种情形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逃逸对事故责任的相关影响
逃逸对事故责任的相关影响
导读:逃逸对事故责任的相关影响。本文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对逃逸当事人的责任作出了几种认定,以下是法律快车网你做出的相关解读,由法律快车网交通事故频道总结。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人浏览
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向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肇事司机逃逸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肇事司机逃逸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当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如果肇事司机撞车后逃离现场,是违反法律的。那么肇事司机逃逸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肇事司机逃逸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中
交通事故
人浏览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有:1、行为责任原则,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2、因果关系原则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 责任划分是由交警负责的
全部1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处理交通事故当事人必须了解以下知识:一、交通事故通常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类。二、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受理报案。现场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要注意以下问题:1、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内容上要具有客观真实性;2、交通事故认定书与交通事故须存在因果关系的关联性;3、交通事故认定书必须是公安机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动物咬了是谁负责
被动物咬了是谁负责
被动物咬了一般应当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负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其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要注意以下问题:1、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内容上要具有客观真实性;2、交通事故认定书与交通事故须存在因果关系的关联性;3、交通事故认定书必须是公安机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诉讼脑震荡赔偿范围有哪一些
民事诉讼脑震荡赔偿范围有哪一些
因遭受人身损害导致脑震荡的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进行赔偿的范围包括有: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治疗费用;造成精神损害的,还可以要求责任人
损害赔偿
人浏览
骑电车逆行被电动车撞了处理处理方式如下:1、电动车逆行撞车事故可以找交警来处理;2、如果不负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3、如果负事故责任的,则应该根据所负责任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法典》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吗
《民法典》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吗
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侵权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一、交通骨折保险公司赔偿标准1、因交通事故骨折保险公司的赔偿标准一般在治疗终结后进行伤残鉴定后,根据伤残等级和收入等因素进行赔偿。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法典》规定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赔
《民法典》规定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赔
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方式为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以及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
损害赔偿
人浏览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补偿对方误工费需要包含的项目有: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事故理赔费用怎么处理
事故理赔费用怎么处理
事故理赔费用应当首先由当事人所购买的保险的保险公司进行承担,保险赔偿额不足以承担的,再由当事人自身的财产承担。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保险公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交通事故责任人不同意赔偿的,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污蔑罪怎么赔偿
污蔑罪怎么赔偿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污蔑罪,只有诽谤罪。赔偿的数额与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等因素相关。因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对方如果报警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责任划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具体看是否有商业保险,事故认定书的情况。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能证明对方的责任可以主张赔偿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