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给抚养费法院冻结银行,支付宝,微信会不会冻结?

更新时间:2023-10-18 19:34:06人浏览
问题描述:
没有给抚养费法院冻结银行,支付宝,微信会不会冻结?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392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你好,存在被冻结的风险
2023-10-18 19:34:0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信用卡怎么透支,透支有什么后果?
信用卡怎么透支,透支有什么后果?
银行对信用卡透支行为的定义,除了正常的透支消费以外,还能分为违约透支与恶意透支两种。刷卡透支后,最好能在免息期内还上。接下来,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信用卡怎
信用卡
人浏览
法律分析:视情况而定。1.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是否今后法院不再冻结微信零钱
是否今后法院不再冻结微信零钱
今后不再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法院不会冻结微信零钱:当事人未按生效法律文书履行,对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于可能
其他
人浏览
透支信用卡怎么办?
透支信用卡怎么办?
核心提示:由于信息卡快捷方便,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使用信用卡。使用信用卡很容易就会透支。信用卡透支了应该怎么办呢?透支信用卡可以分为善意透支及恶意透支,善意透支的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会的,直到当事人支付抚养费为止。如果确实有困难,可以向法院申请少给。欠抚养费法院起诉只针对个人,只会冻结当事人的银行卡。离婚后,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院强制执行会冻结微信支付宝吗
法院强制执行会冻结微信支付宝吗
法院强制执行会冻结微信支付宝。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
案件执行
人浏览
因抚养费被法院冻结银行卡,要案子没有结束,就一直会被冻结,如果案子结束了,冻结的银行卡6个月之内会解冻。冻结存款、汇款等财产的期限为六个月。冻结债券、股票、基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若离婚夫妻一方拒绝支付孩子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要抚养费。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方不支付抚养费的,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进入强制程序时,一般需要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根据执行工作规定第十九条,对已发生法律效率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户籍地址查询的方式如下:1、直接查看身份证或者户口本。身份证和户口本上就会有户籍所在地的信息,其户籍所在地便是在本人姓名单页上显示的籍贯;2、到派出所查,如果当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高利转贷罪立案标准是: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自然人犯本条所定之罪,处三年以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需要根据案件的情况来收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要看具体伤情而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