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到底有没有继承权,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更新时间:2023-09-07 08:03:44人浏览
问题描述:
胎儿到底有没有继承权,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继承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7927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胎儿有继承权的。根据新生效的民法典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即胎儿具有继承权。但如果胎儿出生就死亡的,其继承权自始不存在,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2023-09-07 08:02:54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039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胎儿有继承权的。根据新生效的民法典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即胎儿具有继承权。但如果胎儿出生就死亡的,其继承权自始不存在,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2023-09-07 08:03:09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2600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胎儿是有继承权的。在涉及胎儿继承的案件中,胎儿尚未出生的,宜以其法定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起诉或者应诉。在胎儿出生后,出生后的婴儿可以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在诉讼中,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婴儿的名义代理其起诉或者应诉。
根据《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权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2023-09-07 08:03:44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离婚后继子女还有继承权吗?
离婚后继子女还有继承权吗?
核心提示:离婚后继子女还有继承权吗?只要符合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抚养和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赡养的情形之一,就可认定为继子女与继父母形成了扶养关系,依据法律规定继子女与继
继承
人浏览
胎儿是有继承权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涉及接受赠与、遗产继承等与胎儿利益保护有关方面的情况下,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即胎儿具有继承权,但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胎儿到底有没有继承权
胎儿到底有没有继承权
涉及遗产继承的时候胎儿有继承权,但是如果胎儿出生的时候为死体,那继承权自始不存在,为胎儿保留的遗产应该按照法定继承分配。
婚姻家庭
人浏览
胎儿的继承权应由其父母等法定代理人来依法行使,《民法典》明确规定了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如果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法律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配偶子女的继承权如何分配?
配偶子女的继承权如何分配?
配偶子女的继承权分配方式:有遗嘱的,根据遗嘱的内容来分配继承。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继承遗产,配偶和子女作为同一
婚姻家庭
次播放
胎儿有继承权的。根据新生效的民法典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即胎儿具有继承权。但如果胎儿出生就死亡的,其继承权自始不存在,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儿有继承遗产的权利,法律明确规定,男女双方的继承权平等,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父母遗产的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未出世的胎儿有继承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受理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后一般三至六个月宣判。如果人民法院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若是有特殊情况导致延长了的,就可能会超过六个月;如
民事案由
人浏览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