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判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3-08-30 07:32:05人浏览
问题描述: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判怎么办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823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1、发生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如果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的刑罚则由法院根据犯罪性质、悔罪态度等情节综合予以裁量。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2023-08-30 07:30:39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970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四条
2023-08-30 07:30:48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810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的判法如下:
1、负事故全部责任,死亡一人且逃逸的,为有期徒刑四年;
2、重伤一人逃逸,且有定罪的其他特殊情形的,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死亡增加一人,刑期增加一年;
3、重伤增加一人,刑期增加六个月;
4、负事故主要责任,死亡一人且逃逸的,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妨害安全驾驶罪】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择一重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08-30 07:32:0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逃逸判多少年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逃逸判多少年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逃逸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大交通事故的标准是一次造成1至2人死亡,或者造成3至10人重伤,或者财产损失达到3万元以上6万元以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交通肇事罪的判罚:根据当事人交通肇事的情节来审判,如是否逃逸,是否致人死亡等。法律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发生重大事故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怎么判
发生重大事故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怎么判
行为人在发生重大事故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能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刑事辩护
人浏览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多少年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多少年有期徒刑
如今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相对较高,很多的朋友们在驾驶车辆的时候,由于疏忽大意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逃逸导致当事人死亡的情况是比较危险的,那么因
交通事故逃逸罪
人浏览
莘县特大交通事故致16人亡 肇事者逃逸后自首
莘县特大交通事故致16人亡 肇事者逃逸后自首
11月11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境内省道333线发生一特大交通事故,造成两人当场死亡,14人抢救无效死亡,6人受伤。发生事故后,大货车司机逃逸。14日上午,逃逸的
交通事故动态
人浏览
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2、根据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导致死亡一人或者重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赔吗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赔吗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需要进行交通事故赔偿。而保险公司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超过部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导致人死亡的,是犯罪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交通事故致死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发生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如果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的刑罚则由法院根据犯罪性质、悔罪态度等情节综合予以裁量。2、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争取缓刑,你是哪个区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因交通事故导致他人死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法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动物咬了是谁负责
被动物咬了是谁负责
被动物咬了一般应当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负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其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诉讼脑震荡赔偿范围有哪一些
民事诉讼脑震荡赔偿范围有哪一些
因遭受人身损害导致脑震荡的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进行赔偿的范围包括有: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治疗费用;造成精神损害的,还可以要求责任人
损害赔偿
人浏览
把车借给别人出了事故车主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的,要担责。民法典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法典》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吗
《民法典》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吗
被人打成轻伤了可以要求民事赔偿。侵权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交管部门会根据双方当事人及其违章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来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认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法典》规定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赔
《民法典》规定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赔
同等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方式为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以及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
损害赔偿
人浏览
交通事故需要承担的责任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事故理赔费用怎么处理
事故理赔费用怎么处理
事故理赔费用应当首先由当事人所购买的保险的保险公司进行承担,保险赔偿额不足以承担的,再由当事人自身的财产承担。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保险公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单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如下: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污蔑罪怎么赔偿
污蔑罪怎么赔偿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污蔑罪,只有诽谤罪。赔偿的数额与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等因素相关。因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