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判了缓刑一般都在哪里服刑

更新时间:2023-08-05 09:08:15人浏览
问题描述:
外省判了缓刑一般都在哪里服刑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5801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你好,具体根据犯罪情节确定
2023-08-05 09:08:00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9530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判缓刑是回常住地。外地犯罪被判缓刑后到常住地司法局报到,由当地执行。
1、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犯罪人,由居住地的司法局(所)负责管理和实施社区矫正。
2、非在户籍所在地被判刑的,且在外地无固定居住地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到本人户口所在地实施社区矫正。这样方便和有利于公安机关和有关单位依法对其实行经常性的监督改造或考察。而且缓刑罪犯未经监管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地的,是有可能会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的。
法律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五条 【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023-08-05 09:08:1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丈夫尚在服刑 妻子提出离婚
丈夫尚在服刑 妻子提出离婚
平阳法院法官奔赴千里成功调解“家务事”□李玉燕沈华清他在甘肃服刑,她在平阳提出离婚,孩子归属成了难处。千里一线,如何断这起“家务事”?黄某和林某都出生于1978
婚姻动态
人浏览
你好,以具体处罚结果为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死缓最少要服刑多久
死缓最少要服刑多久
死缓的最低服刑年限是二十年。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以后,
刑事辩护
人浏览
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要去外地的,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外地人判缓刑在哪里服刑
外地人判缓刑在哪里服刑
对于判缓刑的外地人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犯罪所在地服刑。身份证居住地服刑,可以变更居住地。前提是变更所在地的社区愿意接受。缓刑
刑事辩护
人浏览
外地人判缓刑的服刑地:身份证居住地服刑,可以变更居住地。前提是变更所在地的社区愿意接受。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被判处管制的被告人,不限制其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律师去看守所会见时间是:提出会见要求的四十八小时内,应安排会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以当地公安户政部门答复为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将合法妻子赶出家门违法,这属于遗弃,情节严重的会构成遗弃罪。因为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