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专利 > 软件侵权该怎么界定

软件侵权该怎么界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4-13 09:45:00 人浏览

导读:

在实践中,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是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着作权内容之一。如果要判断软件是否遭受了不法侵权的,被侵权人需要搜集相关的证据进行举证,那么软件侵权该怎么界定?阅读完以下法律快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在实践中,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是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着作权内容之一。如果要判断软件是否遭受了不法侵权的,被侵权人需要搜集相关的证据进行举证,那么软件侵权该怎么界定?阅读完以下法律快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软件侵权该怎么界定

  计算机软件的侵权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复制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结构,这一点是较容易证实的,因为复制即表明是完全的翻版,只要完全一样就构成侵权。二是按一定的规则、顺序只复制部分软件代码。在第二种情况下,法院在判定时通常要审查被告是否窃取了足够多的软件程序表达形式。实际操作中,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比较难判断,因为计算机软件产品究竟要被复制多少比例,才能确定发生了抄袭的侵权行为,并没有固定数量限定。当然,复制的数量越大,就越易于取得证明其是侵权行为的证据,但是被复制的数量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认定为侵权,司法实践中也不是很好确定的事情。

  对于复制数量小的情况,目前法院大多采用的判定标准包括:

  一是接触附加。依照这个准则,只要发现接触,任何复制都将被认为是一种侵权行为。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它忽视了查证两个软件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而且把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范围扩大到对计算机程序中包含的“思想”,这与我国新修订的《着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二是要求对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两步分析。首先,法院必须确认在两个计算机软件程序中所体现的“思想”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不构成侵权;如果相同,那么第二步就应该设法查证上述两个计算机软件的程序在“表现形式上”是否有实质性相似。

  三是正在受到各方面广泛同意的叠合准则。依照这个准则,原告须证明:1、被告在完成他的软件产品时未经许可“使用”了原告享有在先软件着作权的程序作品;2、被告的软件作品是一种叠合而成的再生品,即采用了原告软件产品的实质部分与他自己开发的内容进行迭合复制。这个准则主要着眼于两个软件产品之间“质和量的相似”,是实际运用中比较好的判断方法。

  通过总结多年代理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的经验,我们认为,识别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直接、有效的判断标准是:实质性相似加接触。

  实践中判定两个软件作品“实质性相似”的准则是:被指控的计算机程序是否极其类似于原告的计算机软件产品。计算机软件程序的“实质性相似”有两类:一是文字成分的相似,它以程序代码中引用的百分比为依据进行判断;二是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强调应该以整体上的相似作为确认两个软件之间实质上相似的依据。所谓整体上的相似是指两个软件产品在程序的组织结构、处理流程、采用的数据结构、产生的输出方式、所要求的输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

   软件侵权该怎么界定   

  二、应用软件侵权的界定的相关规定

  1、剽窃。剽窃是指将他人依法享有着作权的软件窃为己有并发表或者登记的行为。剽窃的主要表现是采取抄袭或部分抄袭等方式,在他人软件上署自己的名称(或姓名)并发表或者登记。

  2、非法复制。非法复制是指未经软件着作权人许可,擅自将他人软件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的行为。非法复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盗版,这种侵权行为直接掠夺了正版厂商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是目前最为普遍的软件侵权行为,危害性十分明显,也最为公众熟知。

  3、擅自使用。擅自使用是指未经软件着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根据,对他人软件实施演示、修改、翻译、注释、应用的不合法的使用行为。

  4、擅自许可他人使用。擅自许可他人使用是指未经软件着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根据,未经授权许可第三人使用他人软件的行为。

  三、计算机软件侵权间接损失的范围

  软件侵权所造成的间接损失主要为权利人行使软件作品着作权的可得利益损失。这些损失包括权利人丧失的市场份额及市场竞争力上的削弱,以及商业信誉的损失。此外,对于用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费用也应计算在内。

  在实践中,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费用的范围一般包括:

  1、合理的律师费用;

  2、调查取证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正当差旅费等;

  3、为举证而查阅、复印有关资料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4、合理的鉴定费以及办理证据保全公证费用等其他合理费用。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软件侵权该怎么界定的相关内容。综上,软件侵权界定包括侵权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原告享有在先软件着作权的程序作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法律快车网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