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权利 > 民事权利的行使方法

民事权利的行使方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17 14:29:48 人浏览

导读: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简单的说就是权利主体对实施还是不实施一定行为的选择权。民事权利的行使方法有哪些呢?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事权利的行使方法

  一、民事权利的行使方法

  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事实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应遵循以下两项主要原则:

  第一,自由行使原则。权利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自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决定,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权利人应依权利的目的正当行使权利,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几种

  (一)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二)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三)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四)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五)根据相互间是否具有派生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原权与救济权。

  (六)根据权利有无移转性,民事权利可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利益的可能性。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直接反映着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而民事权利则不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民事主体既可以依法转让或放弃某项民事权利,也可以依法被限制行使或被剥夺其原享有的某项民事权利。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权利的行使方法的相关知识,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事实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