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法人 > 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

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10 14:58:50 人浏览

导读:

在法律上,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而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那么,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

  一、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根据《民法典》第五十七条,两者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

  1、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

  2、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

  二、法人的分类

  依据分类管理的需要,法人的分类如下:

  1、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从事生产经营并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经济组织。有的企业没有法人资格,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我国以所有制区分企业: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企、外企等等。

  2、机关法人

  机关法人是获得法人资格的国家机关,有独立经费的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如:财政部。

  3、事业单位法人

  事业单位法人是被赋予民事主体资格的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如:大学、国家图书馆。

  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4、社会团体法人

  由法人或自然人组成,谋求公益事业、行业协调或同道志趣的法人,如协会、学会、研究会等。

  三、自然人分类

  根据一个人是否具有正常的认识及判断能力以及丧失这种能力的程度,把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

  (1)《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3、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

  《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的相关内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