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法律行为 > 意思表示是指什么意思

意思表示是指什么意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30 15:30:44 人浏览

导读:

在民事法律行为中,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指的是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意思的行为,但是发生公法上效果的行为不是意思表示,那么意思表示是指什么意思?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意思表示是指什么意思

一、意思表示是指什么意思

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的司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内心的意思因外部表示而客观,合为一体。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

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司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二、意思表示的成立标准

1.欠缺表示行为,意思表示不成立;

2.欠缺行为意思,意思表示不成立;

3.欠缺效果意思,意思表示成立,但存在意思表示瑕疵。(有争议)

4.欠缺表示意思,为保护相对人对表示行为的信赖,原则上表意人应当负责,

但可类推意思表示错误规则撤销,承担信赖损害赔偿责任(有争议)。

可归责于表意人的,意思表示有效,但表意人可撤销。

不可归责于表意人的,意思表示不成立。

三、需受领的意思表示的解释

1.目的在于得出一种客观的、规范意义的解释,这种意义适用于表意人和受领人双方。

2.双方对表示的理解是一致的,“错误的表示无害真意”。

3.只有在表示的受领人对表示的理解不同于表意人时,才应当去查明,根据客观的和规范的准则,该表示究竟具有何种意义。

4.既要考虑受领人的理解可能性,也要考虑到表意人对其表示应得到正确理解并产生效力的利益。

5.规范意义的确定

(1)首先要以一般的语言用法、某种表达方式在交易中的普通意义以及普通的交易参与人对它的理解为准。

受领人在尽了充分的注意之后,根据他能够认识的所有情形,应该认为该表示就是表意人所指的意义。

(2)学术界和私法判例一致认为,应当考虑受领人的理解可能性。而受领人应当尽必要的注意,努力认清表意人的意图。

如果适用该原则,意思表示的意义依然不明确,它就缺乏充分的确定性而不生效力。

(3)意思表示的解释还应当考虑诚信原则、交易习惯。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意思表示是指什么意思”全部内容。意思表示的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