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法律行为 > 乘人之危的合同有没有效

乘人之危的合同有没有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26 14:26:14 人浏览

导读:

签订合同一般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要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在危难之际,一方为了自身最大利益,与有困难的对方签订合同的情况。那么,乘人之危的合同有没有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人之危的合同有没有效

一、乘人之危的合同有没有效

无效。民法典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正是因为当事人的地位平等,所以合同的订立要求是双方当事人的一致意思表示,任何一方都不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或对方暂处困境,强迫对方不得已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在乘人之危的情况下,当事人所订立的合同由于不是真实的内心意志,所以该合同可依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变更或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这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二、 乘人之危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对方当事人处于危难处境或急迫需要。所谓危险处境,是指给予避免或解除重大不利的状态,例如,为医治重病,急需巨额钱款。

2、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的危难处境或急迫需要,向对方提出苛刻的条件的目的,是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提出苛刻条件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积极行为,即一方当事人直接向对方提出某种要求;有时也表现为消极行为,即一方当事人拒绝对方的合理请求。提出苛刻条件的环境,使对方处于危难境地或急迫需要之中。

3、对方当事人被迫接受该苛刻的条件,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

4、对方当事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损失。重大损失通常表现为财产上的损失,有时也表现为其他利益的损失,如被迫签订限制人身自由或有损人格利益的合同,使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人格利益受到损害,该重大损失是因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即接受苛刻条件而造成的。

三、显失公平和乘人之危的区别

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中利用对方发生紧迫情势或急需情况极为相似,但二者的明显区别是:

1、乘人之危中的一方当事人处于危难情况。所谓危难,除经济上有某种迫切需要外,还包括人身及财产安全处于危险或困难之中,其范围较为显失公平的急需更加宽泛。

2、乘人之危中的获利方多表现为积极促成行为及其后果的发生,而在显失公平的合同中,获利方处于消极状态,表现为受损一方积极提出不公平的条件或作出承诺。

3、从立法上看,我国《民法典》把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区分开来,将前者归于无效合同的范畴,把后者作为可撤销合同的原因。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乘人之危的合同有没有效”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君子不乘人之危,在签订合同中乘人之危是不可取的,合同最终也是无效的,建议不要铤而走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