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法律行为 >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10-09 13:56:45 人浏览

导读: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之一就包括行为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体现,没有受到胁迫或者欺诈,因胁迫而实施的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一、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构成胁迫需要胁迫者具有故意,实施非法的胁迫行为,且被胁迫者需要因胁迫违背真实意愿而行动。

  二、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民事行为包括哪些

  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示、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它与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2.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如催告、通知、宽恕。此类行为并没有创立新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仅仅是对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者澄清。

  3.事实行为

  此类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事实行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法律快车提醒,与民事法律行为不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