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法律行为 > 意思自治的主要内容

意思自治的主要内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18 13:39:18 人浏览

导读:

在民商事领域中,我们需要保障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按照有关的意思自治形式进行处理行为后果。那么,意思自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意思自治的主要内容

  一、意思自治的主要内容

  意思自治的核心是当事人的自治,是自由实现的主要法律形式。民事立法对意思自治的规定体现在许多方面:一是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加自由选择的功效,即用共同规则的形式,预先为民事者设定可供选择的行为模式,以规范民事者的自由民事为;二是为民事者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为的不正当障碍,以保证民事行为的自由开展;三是把自由上升为受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客体;四是在具体民事活动中,法律保护民事者可以自由的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等。同时,意思自治还表现在民法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在所有权领域,则表现为所有人得依法任意处分其财产;在契约领域,则表现为契约内容、契约形式、契约对象等方面之充分选择自由;在婚姻家庭继承领域,则表现为结婚自由、离婚自由、遗嘱自由等;在民事责任领域,则表现为自己责任,即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责任自己独立承担。但意思自治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合同领域,表现为合同自由。

  二、当事人意思自治

  意思自治原则的合理性在于,它能体现个人的真实意思,符合“自愿”和“契约自由”的原则,也符合商人的追逐贸易自由的要求;既有利于当事人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使合同关系更具确立性和稳定性;也有利于争议双方的纠纷迅速得到解决。因此,意思自治原则是涉外合同之债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

  三、意思自治的限制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如下:

  1、法律性质上的限制:当事人只能选择有关国家的任意法,促不能避开应该适用的有关国家的强行法;被选择的法律是实体法,而不是冲突法;

  2、当事人主观意念上的限制:当事人的选择必须是善意和合法;

  3、选择主体上的限制:为保护弱者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不适用强者一方所选择的法律;等等。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意思自治的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可知,意思自治原则必须要按照行为的内容予以处理,目的是尊重当事人的行为方式。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