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法人 > 清算期间是什么

清算期间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2-24 10:36:45 人浏览

导读:

在实践中,对于清算期间的有关情况,一般是需要如何进行处理,这是需要什么手续进行处理情况的。那么,清算期间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算期间是什么

  一、清算期间是什么

  清算是指由于企业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正常的经营活动终止,依照法定的程序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按照税法规定,纳税人依法进行清算时,其清算所得,应当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时企业的财会部门应及时处理好相关的税务问题。

  二、企业清算期间的会计处理

  (一)清算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与财务会计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又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有着许多的不同,清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1、 传统财务会计的一些基本假设对清算会计不再适用:财务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是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但是企业进入清算后,由于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这些会计假设的条件发生变化,自然也使这些原来被认为是合理也必要的假设变得不再合理和必要;如:会计主体假设,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情况下,会计主体是企业自身,而进入清算以后,随着清算委员会的进入,清算委员会作为一个新的会计主体出现。

  2、 清算会计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一些基本原则:在清算的情况下,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核算前提发生了变化,使得许多原来的会计原则变得不再合理,也就难以为清算会计所采用。如: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原则是企业计量资产成本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而进入清算后,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清算的目的是为了财产变现以偿还债务或分配,企业的资产除反映账面价值外,在会计上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比反映其账面价值更重要。在正常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也是反映其账面价值,而在清算情况下,除了反映其账面价值外,还要求反映其重新确认的价值以及偿还的数额等。

  3、 会计报告的目标、种类、基本内容以及报告的使用者有较大的变化:

  (1)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目标着眼于企业的收益以及净资产的变化过程及结果;而清算会计报表反映财产的处理情况以及债务的清偿情况。

  (2)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种类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而清算会计报表的种类为:清算资产负债表、清算财产分配表;清算损益表;债务清偿表。

  (3)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为: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和年检部门等;清算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为:审批机关、财税部门、债权人和投资者或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等。

  三、清算期间由谁代公司参加诉讼

  清算期间由清算组代表公司参加诉讼,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如果尚未成立清算组的,则由原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参加诉讼。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清算期间是什么的相关知识,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如果尚未成立清算组的,则由原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参加诉讼。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