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继承 > 法定继承 > 遗嘱是继承人还是受赠人的区别

遗嘱是继承人还是受赠人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13 09:26:35 人浏览

导读:

公民对遗产的分配,其实可以多样的,不一定只有一种形式,通过立遗嘱当然比较常见,有些人会将遗产留给法定继承人,也会给出部分赠送给别人。那么,遗嘱是继承人还是受赠人的区别如何?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遗嘱是继承人还是受赠人的区别

一、遗嘱是继承人还是受赠人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这是继承权和受遗赠权的根本区别所在。在我国,遗嘱继承权的主体仅限于法定继承人,而受遗赠权的主体则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国家、集体组织,简言之,法定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继承遗产的权利,就是遗嘱继承权;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包括国家、集体组织)按照遗嘱取得死者遗产的权利,就是受遗赠权。

(二)表示接受、放弃的形式不同

我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应当在继承开始后,至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视为接受继承,而受遗赠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权的,应当在继承开始后两个月内作出,到期没有作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三)在适用范围上不同

继承权包括两部分,一是法定继承权,二是遗嘱继承权。因此,它既适用于法定继承,又适用于遗嘱继承。而受遗赠权仅适用于遗嘱继承,不适用于法定继承。因为只有在遗嘱继承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受遗赠权的问题。

二、遗嘱继承必须是法定继承人吗

遗嘱继承不是必须是法定继承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三、多份遗嘱哪份遗嘱有效

依据法律规定,在我国,遗嘱有五种形式,其中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每类遗嘱都有不同的要求,立遗嘱人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所立遗嘱的形式,只要求所立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都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遗嘱人在生前就其遗产处理立下了多份遗嘱,且相互间的内容相抵触,在其死后,继承人应按哪份遗嘱去处分遗产会成为各继承人争议的焦点,若无法确定各份遗嘱的效力,则遗产将无法得到处理。那么到底如何确定各份遗嘱的法律效力呢?

首先,需对每份遗嘱单个进行审查,看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是否有效。

再者,对比多份有效的遗嘱,依据法律规定确定最终如何分割遗产。

所以有多份有效遗嘱存在的情况下,若有公证遗嘱,则以公证遗嘱为准,公证遗嘱的效力高于其它四种形式的遗嘱;但若有多份公证遗嘱存在时,则以最后一份公证遗嘱为准;若无公证遗嘱,则以最后所立的一份遗嘱为准确,也就是说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四种遗嘱的效力等同。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遗嘱是继承人还是受赠人的区别”等相关法律知识。遗嘱继承人一般说的是法定的继承人,而受赠人则不一定是法定继承范围之列的继承人。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