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诉讼时效 > 什么是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

什么是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1 14:45:24 人浏览

导读:

现实生活当事人可能为了资金进行周转而选择向别人借款,那么什么是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债务诉讼关于诉讼时效抗辩有哪些特殊规定?债务诉讼时效有哪些构成要件?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带您了解下相关什么是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的法律知识吧。

什么是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

  一、什么是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

  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因此一般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履行期限届满时起计算三年,如果在这三年中没有要求偿还,债务人也没有承诺偿还,三年过后,诉讼时效终结,此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二、债务诉讼关于诉讼时效抗辩有哪些特殊规定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另外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三、债务诉讼时效有哪些构成要件

  (1)须有债务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债权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债权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债务人的保护,如果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债权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债权人要在诉讼时效还未满三年的有效期限内主张对方偿还自己的债务,否则一旦超过了三年诉讼时效,人民法院是不会支持债权人的诉讼主张的。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关于什么是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的内容整理。如果您还有其他疑惑,欢迎联系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