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诉讼时效 > 借款合同有没有诉讼时效

借款合同有没有诉讼时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1 15:09:41 人浏览

导读:

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为了资金周转,当事人可能会跟出借人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再归还借款及相关利息。那么借款合同有没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特征是什么?民事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带您了解下相关知识吧。

借款合同有没有诉讼时效

  一、借款合同有没有诉讼时效

  借款合同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

  1、诉讼时效完成仅消灭实体请求权。

  诉讼时效是以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事实状态为前提的,这与消灭时效以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的前提相一致。因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的实体请求权消灭,而不是程序上的请求权消灭。因实体上的请求权,是权利人取得胜诉的根据,所以又称为胜诉权。

  2、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

  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当事人既不能协议排除对诉讼时效的适用,也不得以协议变更诉讼时效期间。

  3、诉讼时效具有普遍性。诉讼时效规范为普遍性规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适用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

  三、民事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等;

  (2)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但其受侵害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受诉讼时效约束;

  (3)国家财产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受到侵害时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4)民事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不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或变更其适用。

  借款合同中的出借人要在诉讼时效还未满三年的有效期限内主张对方归还自己的借款,否则一旦超过了三年诉讼时效,人民法院是不会支持债权人的诉讼主张的。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关于借款合同有没有诉讼时效的内容整理。如果您还有其他疑惑,欢迎联系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