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法律行为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有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有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19 17:00:37 人浏览

导读:

在我们的人群中,有些人可能一看大家就会知道,这个人是有问题的,比如精神问题等,这类人群是要远离的,因为他们是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尽量不要去惹他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有谁?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有谁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有谁

我国民法典对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按照是否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另一种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四条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衡量标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一心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

(一)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来判断。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如果他在行为的那一刻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行为是适当并公平的,而且即使对方也没有理由认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那么他的行为也是依法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如年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状态这些先天或应然的生理条件,对自然人的意思能力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二)依据自然人的意志能力来判断。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而设立的。尽管成年的自然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而难以自制,那么,他所为的某些自损其利、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可以被宣告无效的。如,一个吸毒的成年人,当他毒瘾发作时,自行做主把他的房屋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出卖了,这一民事行为应允许被撤销,使其行为归属无效。当然,只有当对方了解他的这一境况,而又故意与他为这种买卖行为时,该买卖行为才是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志能力的有无、高低,除了受自然人生理条件的影响之外,还受诸多社会性因素影响,包括自然人的财力状况、品德修养、生活自制能力等后天或实然因素。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途径

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办理离婚不宜适用离婚登记的行政程序,而应适用诉讼程序。此类案件处理存在一些问题,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配偶除外)代理办理离婚手续,只能通过法院诉讼离婚。离婚跟子女是否承担了赡养义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有谁”等相关法律知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就是两类,这类人群如果犯了事,法律上是会酌情减免刑罚的,但也不是不罚这是要注意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