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专利法 > 专利动态 > 大四学生的三项专利与一个梦想“我能帮家乡脱困吗?”

大四学生的三项专利与一个梦想“我能帮家乡脱困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03 20:37:12 人浏览

导读:

2006年03月02日03:30安徽在线-新安晚报本报讯袁涛,安徽农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大四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却拥有着3本专利证书、一套完整的创业计划书。为了能帮家乡早日摆脱贫困,他一边实习,一边卖专利、一边找工作,每件事情都做得有条不紊。昨天下


2006年03月02日03:3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本报讯 袁涛,安徽农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大四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却拥有着3本专利证书、一套完整的创业计划书。为了能帮家乡早日摆脱贫困,他一边实习,一边卖专利、一边找工作,每件事情都做得有条不紊。昨天下午,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刚刚从沪上卖专利归来的贫困大学生。

  ■ 三项专利在手


  袁涛从小就喜欢思考,碰到不解的问题总会去细细琢磨究竟是为什么。由于培养了这样的好习惯,他的创作设计能力于是一步步地被挖掘出来,同时,他也渐渐享受于这样的“脑力风暴”。目前,他已经有三张专利证书在手,分别是自动上牙膏机、风扇座垫以及一个洁具蓄排水装置。袁涛乐呵呵地说:“我现在还有60多个‘点子’呢!这些‘点子’的科学含量虽然不是很高,但都很有实用价值。”

  ■ 萌生创业念头

  袁涛是安徽利辛县人。他告诉记者:“即使是寒冬天气,家乡的一些孩子们还只能穿着单衣住在土屋里,吃到的饭菜仅仅是咸菜和大馍。”袁涛是镇上三集唯一的大学生,这特殊的身份让他产生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的想法。

  袁涛还告诉记者,他家乡有一种叫“椿头”的野菜,营养丰富,又有药用价值,可是由于经济制约,目前该地区的椿头生产与销售仅限于“小作坊”式,农民们都是骑车去镇上卖,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如果有企业能在家乡办厂,批量生产加工‘椿头’,我就可以帮助村里许多人就业了。”

  ■ 苏沪“卖专利”

  要创业,首先得有资金。专利是他的财富,袁涛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卖专利。他趁着实习的机会来到上海,在闹市区摆起了地摊,期望能引起有心人的注意,然而“观者多、问者少”。并且由于影响到市容,他的“地摊生意”没能维持多久就被城管人员劝离了。

  此路不通,另找他路。他想到了不如直接“杀”进上海的大商场,去主动推销自己的“自动上牙膏机”。然而,吃了许多次的“闭门羹”。在他离开上海到苏州的第二天,他终于等到了“福音”,接到上海一食品代理公司戴姓老板的电话,对方虽然没看中他的“专利”,却看上了他家乡的“椿头”。该老板在看过他的创业计划书后,表示十分赞赏。袁涛不无感慨地说道:“这次苏沪之行,我收获很大,家乡的‘椿头’终于有望熬出‘头’了。”

  刘翔是我偶像。他的奔跑和超越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试想想,假如他不去跑,怎么能知道自己是世界第一呢?同样的道理,如果我去努力争取了,即使这个过程很艰难,遇到一些挫折,我也无怨无悔。”袁涛告诉记者,几天之后他将再次前往上海,和对方商谈具体创业事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