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专利法 > 专利动态 > 一种新型杀虫剂卖出2000万

一种新型杀虫剂卖出2000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01 17:22:37 人浏览

导读:

阅读提示药剂的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成本高的漫长过程。一种新型杀虫剂一获得专利,就被买走独家实施许可权。这一交易之所以能够很快达成,除了技术的先进性,还有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合作模式。近日,在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

  阅读提示

  药剂的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成本高的漫长过程。一种新型杀虫剂一获得专利,就被买走独家实施许可权。这一交易之所以能够很快达成,除了技术的先进性,还有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合作模式。

  近日,在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颁奖大会上,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化工研究所邵旭升博士和两位老师研发的新型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杀虫剂,摘得“科创杯”一等奖,并被江苏一集团以2000万元买走该专利独家实施许可权。正当诸多媒体对此2000万元卖价赞叹不已时,记者在采访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化工研究所一位主要负责人后,得到的却是很低调的回答,在他们看来,从技术到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科研院所将研发风险拆开,和企业共同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将更利于新药剂的产品上市。

  将风险拆开

  一种新型杀虫剂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成本高,风险很大。“就像医学上一个药品的研发,需要经过临床、一期、二期等多个试验阶段一样,杀虫剂的研发也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前期巨额的投入很可能在几年后因为毒性、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而终止作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国外经验来看,一种新型杀虫剂的研发?熏一般需要10年以上时间,费用高达1亿至几亿美元。

  从获得一个活性化合物到研发成一个农药产品,其中还有很多的研发工作。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通过专利检索,获悉这项名为“硝基亚甲基衍生物及其用途”的发明专利,于2004年年底申请专利,2006年下半年获得授权。也就是说,这项研发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个有价值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已经研发成功。但是要转变成一种新型杀虫剂产品,这也还只是开始的一步。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完成了第一步。他们希望后期的研发有一个下传手接下去,而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发现研发新的化合物。但是,生产农药产品的企业对这种风险高、周期长的前期投入非常慎重。即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一个企业长远核心的竞争力必然建立在研发的基础上,但很多企业还是不愿意或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投入到一个新药剂的早期研发中。

  “企业投入研发,必然会进行风险和收益的再三权衡。我们在合作中会尽量为对方做出考虑,将风险拆开。因为我们和企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联合推出产品,实现我们初期研发的最终价值。”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化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所以该研究所和江苏这家知名农药企业达成的合作方式是,每年企业支付研究所200万元,10年后共付2000万元。其间,研究所继续进行基础研究,公司做后期的研发以及田间试验,在基础专利上衍生的专利,双方共享权利,产品研发出来后,公司获得独家使用权。

  做真正的创新
 
  2000万元的前期投入,对于一个农药企业依然需要勇气。而勇气则来自于信心和实力。

  信心,按研究所的这位负责人所言,一个是拥有驰名商标的知名企业,一个是著名高校的科研院所,圈内的影响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真正的创新。“很多所谓的研发不过是对国外成熟的技术进行改装、国产化,但是对一种新药而言,却来不得半点虚假。”

  通过专利检索获悉,该活性化合物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硝基亚甲基衍生物及其用途,“该衍生物在现有硝基亚甲基化合物的基础上增加环结构,既可增强化合物对光的稳定性,又可加大其脂溶性。”杀虫活性测试表明,发明所说的衍生物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

  在这一活性化合物基础上研制的新杀虫剂,是与吡虫啉同类的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吡虫啉由德国拜尔公司开发,现在已在超过80个国家的60种农作物上使用。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吡虫啉,1992年生产登记。自1996年以来,吡虫啉的生产一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即使国外公司在硬件设施及技术积累各方面都有很多的优势,但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创新。”一位参与研发的博士生表示,“经实验表明,该杀虫剂的毒性比牙膏还小,不仅可以用来对付农业虫害,还可用于家庭卫生害虫的防治,杀白蚁、跳蚤和宠物害虫等”。 一旦新农药研发成功,按国际惯例,可以带来数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数十亿美元的间接经济效益。(知识产权报 )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