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专利法 > 专利法律 > 专利法规 > 发明专利到期后怎么办

发明专利到期后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9-18 11:47:00 人浏览

导读:

在我国知识产权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要注册发明专利的情况下面首先要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是否有他人注册,并且也要根据相关流程进行处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发明专利到期后怎么办问题的解答,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

  在我国知识产权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要注册发明专利的情况下面首先要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是否有他人注册,并且也要根据相关流程进行处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发明专利到期后怎么办问题的解答,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

  一、发明专利到期后怎么办

  (1)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而耽误了期限,造成权利丧失的,自障碍消除之日起2个月内,但是最迟自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内,可以向专利局说明理由并附具有关证明文件,请求恢复其权利;

  (2)当事人因正当理由而耽误了期限,造成权利丧失的,可以自收到专利局通知之日起2个月内向专利局说明理由,请求恢复其权利;

  (3)未按期缴纳维持费或年费的,只能以不可抗拒的事由为理由,请求专利局恢复其权利。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专利权被过期的情况的话,是可以恢复申请的,但是自己要是因为一些理由还会造成专利权过期的,比如说有些不可抗拒的事情而耽误了,又或者是自己的一些重大事情,没有办法脱身。

  专利文献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相比一般技术刊物所提供的信息早5-6年,而且70%-80%发明创造只通过专利文献公开,并不见诸于其他科技文献,相对于其他文献形式,专利更具有新颖、实用的特征。可见,专利文献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另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文献包含了世界科技技术信息的90%-95%。

  如此巨大的信息资源远未被人们充分地加以利用。事实上,对企业组织而言,专利是企业的竞争者之间惟一不得不向公众透露而在其他地方都不会透露的某些关键信息的地方。因此,企业竞争情报的分析者,通过细致、严密、综合、相关的分析,可以从专利文献中得到大量有用信息,而使公开的专利资料为本企业所用,从而实现其特有的经济价值。科研工作中经常查阅专利文献,不仅可以提高科研项目的研究起点和水平,而且还可以节约60%左右的研究时间和40%左右的研究经费。

  

  二、假冒专利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导致的专利权人直接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应当立案追究。

  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附则的规定,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标准第1项、第2项规定的数额标准,并且已经达到该数额标准的80%以上,即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8万元以上的,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所谓“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因假冒他人专利,曾经受过2次或者2次以上的行政处罚。至于受处罚的种类、具体时间以及2次处罚之间的时间间隔多长,均不受影响。只要单位或者个人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2次或者2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8万元以上的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4、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立案追究。这主要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专利,不符合上述关于本罪立案标准的三种情形之一,但其行为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损害专利权人的利益或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等。至于什么情况属于“造成恶劣影响”,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三、假冒专利罪应怎么处罚

  1、《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单位犯本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二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2、《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发明专利到期后怎么办问题的详细解答,对于我国专利权来说,如果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是需要接受处罚的,并且也要进行有期徒刑处理或者是罚金。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