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专利法 > 专利法律 > 专利法规 > 中关村“1+6”政策为国家自主创新注活力

中关村“1+6”政策为国家自主创新注活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17 05:34:10 人浏览

导读:

7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了“中关村‘1+6’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龙、高新技术产业化处处长杨东起等领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中关村“1+6”政策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中关村“1+6”政策是国务院推动中关村国家自

7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了“中关村‘1+6’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龙、高新技术产业化处处长杨东起等领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中关村“1+6”政策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关村“1+6”政策是国务院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工作具体实施情况由市科委牵头推进。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世龙介绍:“1+6”政策中,“1”是指搭建一个首都创新资源平台,“6”是支持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6条政策,包括:股权激励、税收优惠、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和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等。

据了解,目前共有350家单位申请参加试点,其中中央单位146家,市属单位204家,已批复北京市属单位股权激励试点方案45项,国务院国资委已确定13家一级集团的23家下属企业中开展分红权试点,中科院已批复试点方案6项。

中关村“1+6”政策,对原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如:注册满半年不足一年的企业可以参加认定,但一年内不享受税收优惠;增加了示范区企业技术领域范围,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方式,对企业研发实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成长性和科技研究开发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等。这给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带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北京市为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一系列改革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发现——评价——培育——推进”工作机制,发挥了政府组织协调作用。截止目前,经认定的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共计253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19家,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家。自2010年底开始启动了首批领军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已有27人通过选拔,预计到2020年将培养造就百名科技领军人才。(记者 刘天思 实习记者 蒋宁静 崔文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