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法定罪名 >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 购买并使用假币应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

购买并使用假币应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3-11 10:52:31 人浏览

导读:

虽然购买、持有、使用假币三种行为可以互为独立,我国刑法也分别规定了独立的罪名,但是该三种行为在客观上存在内在的联系,构成牵连关系。一般认为,在刑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对牵连犯应从一重罪从重处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

  虽然购买、持有、使用假币三种行为可以互为独立,我国刑法也分别规定了独立的罪名,但是该三种行为在客观上存在内在的联系,构成牵连关系。一般认为,在刑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对牵连犯应从一重罪从重处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

  公诉机关:重庆市合川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张某发

  案 由:持有、使用假币

  一审案号: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张某发,男,1963年4月18日出生,农民。因涉嫌犯持有、使用假币罪,于2001年3月27日被逮捕。

  2001年2月中旬,被告人张某发与乙、丙从贵州省遵义市乘火车到重庆的途中,被告人张某发购得总面额一万余元的假人民币。同月14日到达重庆甲住处后,被告人张某发向甲、乙、丙提出到合川用假人民币买商品来换取真人民币。甲等人均同意。同月21日上午,被告人张某发与甲、乙、丙乘车到合川市沙鱼镇五村村民罗某某商店,由甲用一张面额一百元的假人民币购买红梅香烟一包,获取真人民币95元。嗣后,被告人张某发一伙又到周坤商店,仍由甲用一张面额一百元的假人民币购买挂面时,被店主周坤和村民林春识破。林春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后,公安民警赶来将被告人张某发一伙抓获,分别从被告人张某发和乙、甲身上搜查出面额一百元的假币91张、2张、1张,加之他们丢弃在地的面额一百元的假币13张及在被害人罗某某处提取的1张,总计108张。经中国人民银行合川市支行鉴定均为假币。

  二、控辩意见

  2001年6月26日,重庆市合川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张某发犯持有、使用假币罪,向合川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告人张某发辩称,其只是持有假币,使用的是甲等人。

  三、裁判

  合川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发违反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购买并使用,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购买假币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成立。因被告人张某发在贵州至重庆的火车上购买假币后伙同他人予以使用,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二条关于“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的规定,其行为应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故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法院依法予以变更。鉴于被告人张某发案发后尚能坦白认罪,可予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张某发犯购买假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张某发没有上诉。

  四、裁判要旨

  (一)购买假币后持有、使用的行为应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

  本案中,检察院以被告人张某发犯持有、使用假币罪起诉,法院则在判决中变更为购买假币罪,这种定性上的分歧,关键在于能否认定被告人张某发供述他在由贵州到重庆的火车上购买假币的这一事实。法院经过对乙、丙陈述的庭审质证、认证,认为该事实可以认定。其中,丙述称,假币是张某发在从贵州到重庆的火车上买的。怎样买的,他不知道。乙述称,“2000年腊月的一天,张某发在他家里给我说去找1000元钱给他,他去购买假钱,与我一起带到重庆去买东西换真钱。赚到钱了,除还我本钱外,还从中提成给我。我答应后,直到今年2月13日,才借到700元钱拿给张某发。同月15日,我与张某发、丙从遵义乘火车到重庆甲处,张说明天就出去用假钱换取真钱。”乙、丙的供述虽然是间接证据,但是他俩说的与张某发的多次供述基本相符,能够相互印证。所以应该认定张某发多次供述他在由贵州到重庆的火车上购买假币的事实。

  虽然购买、持有、使用假币三种行为可以互为独立,我国刑法也分别规定了独立的罪名(其中,持有、使用假币属于选择性罪名),但是该三种行为在客观上存在内在的联系,构成牵连关系。牵连关系一般区分为两种:一是原因、结果关系;二是手段、目的关系。在本案,购买与使用构成了手段与目的关系,而持有既是购买的结果,又是使用的手段,分别与购买构成原因、结果关系,与使用构成手段、目的关系。其中,使用是其最终目的,通过使用把假钱换成真钱。对于这种为实施某种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牵连犯。对于牵连犯的处理方法,理论上主张采取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即按数罪中处罚较重的一个罪定罪,并在该罪的法定刑内从重处罚,不数罪并罚。结合我国的立法实际,一般认为,在刑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对牵连犯应从一重罪从重处罚。我国刑法分则未对购买、持有、使用假币行为的处理作出专门规定,而从购买假币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法定刑来看,购买假币罪的处罚要重于持有、使用假币罪,故《解释》规定,“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page]

  (二)购买假币后使用的假币数额应当包括已经使用和准备使用的数额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还牵涉到对《解释》第二条另一个问题的理解,即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是使用假币数额要达到“数额较大”,构成使用假币罪,才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还是购买假币数额达到“数额较大”,只要有使用行为,就定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据前述,本条解释实质是体现的牵连犯的处理原则,牵连犯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存在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所以,使用假币达到“数额较大”方能适用本条解释。但这里做这样的区分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实践中并不能这样理解和处理这类案件。因为购买和持有、使用是一个连贯的行为,购买并已使用的假币如属于同一宗假币,就表明购买是为了使用。只要购买的数额构成了购买假币罪,那么通常也就同时构成使用假币罪,即应当适用《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定罪量刑。也就是说,购买假币后使用的,不能将使用的“数额”仅仅理解为业已使用的假币数额,还应包括准备使用但因各种原因未使用出去的假币数额。

  (执笔:重庆市合川市人民法院 邹晓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