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重要罪名 > 诈骗罪 > 贷款诈骗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贷款诈骗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29 09:30:48 人浏览

导读:

提起欺骗罪,大家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而且很多人是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贷款诈骗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提起欺骗罪,大家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而且很多人是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贷款诈骗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42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公发[2001]11号。)

  (一)、“其他严重情节”是指: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

  (2)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3)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4)提供虚假的担保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5)假冒他人名义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的;

  (2)携带贷款逃跑的;

  (3)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的。

  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二)、对于多次进行诈骗,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三)、本解释中使用的货币数额是指人民币的数额。审理具体案件涉及外币的,应当依照案发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

  (四)、本解释所称“以上”包括本数在内。(“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9、12、13条,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6]32号。)

  三、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诈行为的界限

  在实践中,贷款人基于某种原因而采取虚构事实的方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属民事意义上的贷款欺诈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依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确认合同无效,或由贷款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区分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诈行为,其根本仍在于二者主观目的的不同,如果行为人意在非法占有,则应以贷款诈骗罪论处。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并非所有使用欺诈手段获得贷款的行为都构成贷款诈骗罪,尤其是对于以下几种行为,不宜作为犯罪处理:

  (1)以虚假手段取得贷款已经主动归还贷款本息的;

  (2)以虚假手段取得贷款后拖欠未还,但具有偿还能力或基本具有偿还能力,且其并不躲避贷款人追索债务的;

  (3)以虚假手段取得贷款后,拖欠未还且没有偿还能力,但造成这种原因是由于行为人因经营亏损或经营失误而导致无力偿还贷款的结果。

  以上就是贷款诈骗罪成立条件,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诈行为的界限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实践中,很多行为人因为贷款欺诈行为、贷款纠纷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时候行为人及其家属应当尽快委托专业刑事辩护律师收集证据,进行无罪辩护。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为您整理的关于贷款诈骗司法解释是怎样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相关知识的简介,相信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上法律快车网站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