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重要罪名 > 诈骗罪 > 诈骗罪立案标准是如何

诈骗罪立案标准是如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05 13:46:06 人浏览

导读:

诈骗罪立案标准为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更多关于诈骗罪立案标准是如何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诈骗罪立案标准为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更多关于诈骗罪立案标准是如何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诈骗罪立案标准是如何

  诈骗罪立案标准为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共同诈骗量刑标准是怎样

  共同诈骗量刑标准和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重罪中主犯还是从犯的地位有关,如果行为人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一般是会减轻、从轻处罚的。

  三、诈骗罪增设单位犯罪的法律意义

  诈骗罪增设单位犯罪的实质意义是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严重社会危害性、符合诈骗罪客观形态的行为,是否需要追究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的诈骗行为具有应受刑法惩罚性

  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具有刑罚当罚性,取决于二点:一是该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该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能因为其是以单位名义、为了单位利益就能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性。从实践看,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的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已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在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完全具备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条件。其次,犯罪的本质是侵犯法益而不是行为人取得利益。就对法益的侵犯来说,单位集体实施的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与单纯自然人实施的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没有质的区别。

  (二)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诈骗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为了单位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虽然单位诈骗的事实的存在,但单位实施了诈骗行为不等于刑法意义上的单位犯罪。我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中可以看出,并非一切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是单位犯罪。既然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诈骗罪、故意杀人罪等罪名的主体,因此不能认定类似案件属于单位犯罪,因此也就不能对单位进行刑事处罚。

  法律快车小编温馨提示:互联网诈骗是我们最常见的诈骗陷阱之一。以上内容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诈骗罪立案标准是如何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感到疑惑,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