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W-Z类罪名 > 寻衅滋事罪 > 寻衅滋事罪是如何进行认定的

寻衅滋事罪是如何进行认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03 15:08:36 人浏览

导读:

如果寻衅滋事罪立案后双方经过协调是何解呢?以及如果要进行寻衅滋事罪的认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认定?以及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到底是什么?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寻衅滋事罪,是如何进行确定的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如果寻衅滋事罪立案后双方经过协调是何解呢?以及如果要进行寻衅滋事罪的认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认定?以及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到底是什么?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寻衅滋事罪是如何进行认定的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寻衅滋事罪是如何进行认定的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殴打,是指对他人行使有形力,造成他人身体痛苦的行为。换言之,殴打相当于国外刑法中的狭义的暴行。亦即,殴打应是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有形力,只要是针对人的身体行使有形力,即使没有接触人的身体的,也属于殴打。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追逐,一般是指妨碍他人停留在一定场所的行为;拦截,一般是指阻止他人转移场所的行为。显然,这两种行为,都是妨碍他人行动自由的行为。追逐与拦截可能以暴力方式实施,也可能以威胁等方式实施。辱骂,是指以言语对他人予以轻蔑的价值判断。辱骂不要求有特定的对象,对一般人的谩骂,也可能成立本罪的辱骂。情节恶劣的判断,必须以法益受侵害或者受威胁的程度为中心。对于追逐、拦截、辱骂他人造成他人轻微伤、轻伤结果或者导致他人自杀的,使用凶器追逐、拦截他人的,多次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追逐、拦截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强拿硬要,是违背他人意志强行取得他人财物的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夺取财物,也可以表现为迫使他人交付财物,对其中的财物宜作广义解释,即包括财产性利益。

  

  二、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殴打,是指对他人行使有形力,造成他人身体痛苦的行为。换言之,殴打相当于国外刑法中的狭义的暴行。亦即,殴打应是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有形力,只要是针对人的身体行使有形力,即使没有接触人的身体的,也属于殴打。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追逐,一般是指妨碍他人停留在一定场所的行为;拦截,一般是指阻止他人转移场所的行为。显然,这两种行为,都是妨碍他人行动自由的行为。追逐与拦截可能以暴力方式实施,也可能以威胁等方式实施。辱骂,是指以言语对他人予以轻蔑的价值判断。辱骂不要求有特定的对象,对一般人的谩骂,也可能成立本罪的辱骂。情节恶劣的判断,必须以法益受侵害或者受威胁的程度为中心。对于追逐、拦截、辱骂他人造成他人轻微伤、轻伤结果或者导致他人自杀的,使用凶器追逐、拦截他人的,多次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追逐、拦截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强拿硬要,是违背他人意志强行取得他人财物的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夺取财物,也可以表现为迫使他人交付财物,对其中的财物宜作广义解释,即包括财产性利益。

  三、哪些行为属于寻衅滋事

  “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

  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

  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寻衅滋事罪是如何进行认定的问题的详细解答,寻衅滋事是比较麻烦的,并且寻衅滋事如果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我们是得接受行政处罚,所以说我们不能冲动,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