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类型 > 信用卡犯罪 > 恶意套现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恶意套现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28 13:36:12 人浏览

导读:

现在很多人都有提前消费的习惯,因此信用卡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使用信用卡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犯罪也变得多了起来,有些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会通过虚构交易、替他人刷卡付款等方式来套取现金,套现达到一定数额会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恶意套现量刑标准有何规定?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很多人都有提前消费的习惯,因此信用卡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使用信用卡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犯罪也变得多了起来,有些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会通过虚构交易、替他人刷卡付款等方式来套取现金,套现达到一定数额会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恶意套现量刑标准有何规定?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恶意套现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是通过正常合法手续(ATM或柜台)提取现金,而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信用卡套现的表现形式

  1、替他人刷卡付款套现。即他人消费、缴款时,持卡人持自己的信用卡替他人刷卡付款后,他人将与刷卡金额相等的现金交付持卡人。这种套现方式持卡人没有任何费用支出,且套现金额比较灵活。这种顺手牵羊的套现现象比较普遍。

  2、通过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套现,即利用互联网上某些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购物网站进行套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网上汇款实现小额套现。

  3、通过部分不法商户制造虚假消费套现。这类商户其实就是以商户的名义申请了POS终端机,然后专门为信用卡用户提供套现服务,或本身有主营业务,同时还兼做套现。

  4、通过非法专业套现公司以中介的形式“非法套现”。这种套现方式首先是中介公司代客户办理信用卡,随后通过其自备的POS机以消费名义刷卡套现。

  三、信用卡套现犯罪吗

  信用卡套现犯罪是违法行为;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是通过正常合法手续(ATM或柜台)提取现金,而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

  对于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信用卡套现行为,央行上海总部2010年7月26日表示,信用卡套现是违法行为,央行正在研究将持卡人套现行为记入个人征信系统,直接影响其个人信用记录。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触犯了法律。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恶意套现量刑标准有何规定等知识,通过文中我们知道,对于恶意套现的犯罪分子,一般是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信用卡套现的形式有替他人刷卡付款套现、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套现以及通过不法商户制造虚假消费套现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