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规 > 刑事法律 > 刑事案件最快多长时间结案

刑事案件最快多长时间结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24 15:36:51 人浏览

导读: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法院都需要一个时间来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对于一些犯罪嫌疑人来说,在触犯了刑法之后,希望法院能够尽快判决结案,受害者也希望尽快结案让犯罪分子受到处罚,但是刑事案件的审理需要按照相关程序来,并不会马上结案,那么刑事案件最快多长时间结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法院都需要一个时间来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对于一些犯罪嫌疑人来说,在触犯了刑法之后,希望法院能够尽快判决结案,受害者也希望尽快结案让犯罪分子受到处罚,但是刑事案件的审理需要按照相关程序来,并不会马上结案,那么刑事案件最快多长时间结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刑事案件最快多长时间结案

  刑事案件结案时间法律没有规定,对逮捕后的时间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结案,公安机关对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在犯罪嫌疑人没有被拘留或没被批准逮捕之前,法律没有规定相应的期限。如果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最长时限为37天;如果被批准逮捕,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为2个月。

  公安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检察院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检察院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窜作案、结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捕的时候可以延长至一个月,也就是说刑事拘留一般是十多天,最长是三十七天。

  逮捕后的侦查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如果是交通不便地区、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等可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二个月。对于可能判十年以下刑罚的嫌疑人,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二个月。在公安阶段的时间一般是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最长是八个月。

  案件由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写出起诉意见书及案卷、证据移送到检察院,即审查起诉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一个月,重大复杂的可延长半个月。检察院审查后认可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以两次为限。补充侦查后,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的期限。检察院的公诉科审查完成后,写出公诉书,向对应的法院提起公诉。即:一般是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最长会达到五个月。

  法律规定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最快多长时间结案

  二、刑事案件上诉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中规定上诉期限,旨在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必要的时间考虑、准备上诉,以更充分地行使上诉权,同时保障第二审程序及时、顺利进行,并且使正确合法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得到迅速执行,错误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得到及时纠正。

  对于刑事诉讼上诉期限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第二百三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和抗诉案件,必须是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的。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

  第二百四十二条: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如果原审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审判的,上诉期限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执行。

  三、刑事案件罚款不交的后果

  1、罚金是刑法规定的附加刑。被判处罚金的被告人,应当在判决书确定的缴纳日期前主动缴纳罚金。如果到期后不缴纳,法院什么时候发现该人有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2、刑法第五十三条【罚金缴纳】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刑事案件最快多长时间结案等相关法律知识。由此可见,对于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是比较多的,具体的时间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明确的结案时间,对于刑事案件判决不服的,在规定期限内可以选择上诉,如果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解决,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