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知识 >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2 11:12:04 人浏览

导读:

政府要具有能够及时的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但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具体有哪些分类呢。所以下面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法律快车。

  政府要具有能够及时的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但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具体有哪些分类呢。所以下面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法律快车。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划分方法:

  (1)按照成因:自然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突发事件;

  (2)按照危害性:轻度、中度、重度危害;

  (3)按照可预测性: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

  (4)按照可防可控性:可防可控的、不可防不可控的;

  (5)按照影响范围:地方性、区域性或国家性、世界性或国际性地方性突发事件。有限范围发生,影响范围小。一般只需当地政府应急处理机构应对,无须外来协助。但当地政府有责任义务及时向上级报告,以备扩大延伸和恶化时提供援助;

  区域性或国家性。SARS、挑战者号、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李登辉两国论、库尔斯克海难、哥伦比亚解体。需中央政府出面调度资源救援处理,也需各省或当地政府积极协调配合。民间资源援助也必不可少;

  世界性或国际性,SARS、卢沟桥事件、珍珠港事件、入侵科威特、911。

  (6)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7)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目的是落实应急管理的责任和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Ⅰ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国务院负责组织处置,如汶川地震,南方19省雨雪冰冻灾害;Ⅱ级(重大)突发事件由省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Ⅲ级(较大)突发事件由市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Ⅳ级(一般)突发事件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我们还制定了专门的分级标准,其中一条共性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人员伤亡,死亡30人以上为特别重大,10人至30人为重大,3人至10人为较大,1人至3人为一般。具体确定时要结合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情况和其他标准具体分析。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

  1、突发性

  对能否发生、什么时间、地点、方式爆发、程度等都是始料未及,难以准确把握。来源于三方面因素:有些突发事件由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引发;有些爆发于人们的知觉盲区;有些爆发于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

  2、复杂性

  往往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总是呈现出一果多因、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复杂状态。多变性,处置不当可加大损失,扩大范围,转为政治事件。突发事件防治的组织系统也较复杂,至少包括中央、省市及有关职能部门、社区三个层次。

  3、破坏性

  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标志,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还体现在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造成的破坏性冲击,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4、持续性

  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突发事件从未停止过。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次数,减轻其危害程度及对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无数次突发事件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成熟,行为更加理性。突发事件一旦爆发,总会持续一个过程,表现为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消退期。持续性表现为蔓延性和传导性一个突发事件经常导致另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

  5、可控性

  控制指掌握住使之不超出范围。从系统论看控制是对系统进行调节以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之达到所需要状态的活动过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香港研究小组使用模型评估不同公共卫生手段对SARS的控制情况。A没有采取任何控制措施的发病情况,B爆发后30天开始,把出现症状到入院治疗间隔平均缩短2天,可减少19%发病人数。C在B基础上于第45天停止各区域间人员往来,减少76%发病人数。D在B基础上于第45天减少50%人员相互接触和医院感染率,能够阻止疫情增长。E在D基础上于第55天减少70%医院感染率,疫情能得到非常迅速控制。

  6、机遇性

  突发事件存在机遇或机会,但不会凭空掉下来,需要付出代价。机遇的出现有客观原因,偶然性之后有必然性和规律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或变革,才能捕捉住机遇。但突发事件毕竟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不应过分强调其机遇性。是机遇,也需要有忧患意识。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

  2003年中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500亿元,共计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GDP的6%。

  2004年中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

  2005年发生灾害突发公共事件540万起,比上年减少21万多起;造成大约20万人死亡,比上年减少了1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253亿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降低。

  2006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受灾3.16亿人,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的全部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应该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