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知识 > 最高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规定

最高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2 20:13:28 人浏览

导读:

在我国不仅自然人可以构成刑事犯罪,有一些罪单位也能够构成犯罪主体。我国对于单位犯罪有相对完善的法律规定,为了更好的适用,司法机关也作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那么最高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规定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在我国不仅自然人可以构成刑事犯罪,有一些罪单位也能够构成犯罪主体。我国对于单位犯罪有相对完善的法律规定,为了更好的适用,司法机关也作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那么最高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规定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最高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规定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自首是以单位犯罪为前提的,没有单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问题的研究。

  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这个概念比法人更为广泛,除法人以外还包括非法人团体。虽然单位一词在以往我国社会生活中曾经被广泛使用,甚至是一个使用率极高的用语,但严格地说它不是一个法律用语。也就是说,单位一词并无确切的法律涵义。根据刑法第30条之规定,单位犯罪这一概念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也就是单位犯罪的主体。

  二、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

  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或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即对单位和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均处以刑罚)为主,以单罚制(即只处罚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为辅。

  单位故意犯罪的集体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决策主体体现出来的。判断犯罪行为是否体现了单位的集体意志,需要看犯罪行为是否经单位负责人决定,否则,无法形成一个单位的犯意。但是,也不能简单的认为,负责人做出了的决定,就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意志,这是要具体分析的。

  国家对于以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及原则都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单位犯罪其严重危害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仅造成人们的权利受到侵害,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犯罪,严格处理,杜绝进一步的危害行为的发生。

  三、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①公司。公司是一种特殊组织形式的企业,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运作组织方式。根据我国公司法律规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②企业。根据我国企业法律规定,企业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批准设立或者注册登记程序,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这里的企业是指公司以外的企业。

  ③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批准设立的行使各种社会职能的组织。我国的事业单位种类很多,按照职能可以分为:教学科研文化事业单位等等;按照所有制可以分为:国家事业单位、集体事业单位、私营事业单位和在我国依法设立的外资事业单位。

  ④机关。在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它是享有并行使国家决策、领导、管理职能,保障国家正常秩序的各级组织机构。我国的各级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执政党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政治协商机关等。

  ⑤团体。我国的团体,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成立并登记备案的各种具有社会职能性、公益性、公众性、行业性或者学术性的组织。

  我国对单位犯罪现行双罚制,在对单位进行罚金或没收财产后还会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惩罚。以上内容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最高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规定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