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重要罪名 > 偷税罪 > 偷税金额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偷税金额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28 12:00:59 人浏览

导读:

行为人涉嫌偷税罪不仅仅在于行为人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缴纳税款,而是采取少缴、不缴,伪造、变造账簿,经过税务机关查处后仍然不申报真实的税款的行为,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偷税金额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行为人涉嫌偷税罪不仅仅在于行为人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缴纳税款,而是采取少缴、不缴,伪造、变造账簿,经过税务机关查处后仍然不申报真实的税款的行为,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偷税金额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一、偷税金额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法定结果(即偷税罪成立的最低标准)有两个:

  其一,偷税数额达一万元以上,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

  其二,行为人因偷税受到两次行政处罚。这两点呈并列关系,行为人只要具备其中一点,即可构成偷税罪。

  第一点,要求行为人既要达到“一万元”这一绝对数额标准,又要达到“百分之十”这一相对比例标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数额加比例”标准。

  第二点,所要求的“两次行政处罚”标准是一项富有特色的规定。凡经济犯罪,定罪量刑几乎皆以犯罪数额为依据,这是定论经济犯罪的损失时以数额表示的特性。偷税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在为其规定了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后,又为其特设了一个“两次行政处罚”的标准,亦可说是“补充规定”的一项创举。该规定实际上确立了一项“依据数额、不唯数额”的定罪量刑原则,而对行为人的一贯表现给予考虑,行为人在实施偷税犯罪行为以前,曾因偷税而受到两次行政处罚,这一事实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比较严重的。所谓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即指罚款。

  二、偷税罪与非罪界限是什么

  首先,要注意区分偷税与漏税。漏税是指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并非故意,没有依照税法规定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的行为,是一种一般税务违法行为,应由税务机关责令其补缴漏缴的税款,并加收滞纳金;偷税则是一种故意行为,行为人目的明确。从性质上看,偷税性质要比漏税严重得多,偷税情节严重,符合规定的偷税罪的条件的,应当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要注意区分偷税与避税。所谓避税,是指采用合法手段减轻或者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广义的逃税包括偷税与避税。偷税与避税虽然都是减少或者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避税是在纳税义务发生前采取各种合乎法律规定的方法,有意减轻或者免除税收负担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符合立法意图的,如利用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经济特区投资,有些则是钻税法不够完善的空子;偷税是发生纳税义务后,采用非法的手段减少或者不履行纳税义务,在任何情沉下,偷税都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对于钻法律空子的避税,只能通过不断完善税收法律的方法来防止,对于偷税、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打击、是减少偷税犯罪的重要手段。

  再次,要注意区分一般偷税行为与偷税犯罪。本条明确规定了偷税犯罪的定罪标准,这是区分一般偷税行为与偷税犯罪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本条对单位偷税犯罪与个人偷税犯罪的定罪数额标准没有作分别的、不同的规定,主要是因为规定了偷税的比例和偷税数额的双重标准。因此,和其他单位犯罪数额标准一般高于个人犯罪数额标准不同,单位偷税犯罪与个人偷税犯罪的定罪数额标准是一致的。

  三、什么是偷税罪

  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有纳税的义务,而采取种种手段,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行为人偷税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须出于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的目的。过失行为导致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等各种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

  综上所述,偷税罪是结果犯,它必须达到法定结果才能成立,所以偷税罪必须要达到一万元以上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才能达到立案标准。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偷税金额量刑标准有何规定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