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J-P类罪名 > 假冒专利罪 > 假冒专利怎么处罚

假冒专利怎么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16 15:40:12 人浏览

导读:

在我国知识产权当中,如果有他人假冒或者是侵犯我国知识产权当中的其中一种,那么违反了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具体来说假冒专利该如何进行处罚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假冒专利怎么处罚问题的解答,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

  在我国知识产权当中,如果有他人假冒或者是侵犯我国知识产权当中的其中一种,那么违反了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具体来说假冒专利该如何进行处罚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假冒专利怎么处罚问题的解答,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

  一、假冒专利怎么处罚

  1、《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单位犯本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二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2、《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导致的专利权人直接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应当立案追究。

  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附则的规定,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标准第1项、第2项规定的数额标准,并且已经达到该数额标准的80%以上,即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8万元以上的,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所谓“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因假冒他人专利,曾经受过2 次或者2次以上的行政处罚。至于受处罚的种类、具体时间以及2次处罚之间的时间间隔多长,均不受影响。只要单位或者个人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2次或者2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8万元以上的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三、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这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侵犯他人专利权,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形。

  所谓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机关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其所在单位对发明创造在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

  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包括两种情形: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商业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专利。专利权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单位;既可以是外国人,也可以是我国公民。

  (2)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具体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专利产品,窃用专利方法,冒充他人专利产品的行为。应当注意,这里的“专利”必须是在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内的专利,超过专利保护期限的不受法律保护。

  2、“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这里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导致的专利权人直接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应当立案追究。这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标准第 1项、第2项规定的数额标准,并且已经达到该数额标准的80%以上,即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8万元以上的,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所谓“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因假冒他人专利,曾经受过2次或者2次以上的行政处罚。至于受处罚的种类、具体时间以及2次处罚之间的时间间隔多长,均不受影响。

  4、“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立案追究。这主要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专利,不符合上述关于本罪立案标准的三种情形之一,但其行为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损害专利权人的利益或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等。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假冒专利怎么处罚问题的详细解答,在我国专利权我们可以知道是有专利权人许可的他可以通过他人的许可进行一系列的商业营利活动,如果未经过他人允许经营商业盈利的话,那么是假冒他人专利要接受法律的处分,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