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心理 > 故意犯罪 > 故意犯罪的形态有哪些

故意犯罪的形态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9 05:47:38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常在对于别人表达歉意的时候就会对他说抱歉自己不是故意的,可能在我们的观念中故意是一个非常不值得让人原谅的一个状态。因为故意表达了别人对于自己的不满,但是在我国刑法上故意就是一个很严重的处罚条件。那么在刑法中故意犯罪的形态有哪些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故意犯罪的形态相关问题。

  我们常在对于别人表达歉意的时候就会对他说抱歉自己不是故意的,可能在我们的观念中故意是一个非常不值得让人原谅的一个状态。因为故意表达了别人对于自己的不满,但是在我国刑法上故意就是一个很严重的处罚条件。那么在刑法中故意犯罪的形态有哪些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故意犯罪的形态相关问题。

  一、故意犯罪的形态有哪些?

  故意犯罪形态除了犯罪既遂以外主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具有以下特征:(1)主观上为了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具有以下特征:(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具有以下特征:

  (1) 中止的及时性。这是指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2) 中止的自动性。这是指犯罪分子在自己认为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动地放弃了犯罪;

  (3) 中止的有效性。这是指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4)中止的客观性。中止不只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转变,还要求客观上有中止行为。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故意犯罪有哪些特征?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我国刑法没有直接使用“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概念,但在对故意犯罪的规定中,对这两种心理差别是作出规定的。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决定量刑,具有一定意义。

  三、关于故意犯罪的分类:

  直接故意犯罪

  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处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一些特定事实。

  2、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态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关键。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发生危害结果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发生的危害结果与其明知会发生的结果须同一。

  3、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想通过自己的行为促使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愿望。这与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一致的。

  4、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倾向是单向的。即要危害结果发生,一旦危害结果没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心愿的。

  间接故意犯罪

  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

  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故意犯罪的形态有哪些及其相关问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一解释就是我们的通说,希望这些资料和步骤足够的清晰,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