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状态 > 犯罪预备 > 应该如何来认定犯罪预备

应该如何来认定犯罪预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6 10:38:35 人浏览

导读:

在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其实并不是每一件的刑事案件中的犯罪状态都是既遂的,也有着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这些犯罪状态的,所以就要进行区分,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应该如何来认定犯罪预备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是怎样的吧!

  在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其实并不是每一件的刑事案件中的犯罪状态都是既遂的,也有着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这些犯罪状态的,所以就要进行区分,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应该如何来认定犯罪预备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是怎样的吧!

  一、应该如何来认定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意表示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流露出来。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三)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在认定犯罪预备时,还必须把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区别开来,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要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

  二、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分是怎样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区别开来。犯意表示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流露出来。犯意表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一定的行为,但这一行为仅仅是其犯罪意图的表露,例如扬言杀人等,还不属于为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因此,它和犯罪预备具有本质的区别:犯意表示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实际危害,也不具有对社会的现实危害性,因此刑法没有规定处罚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种错误,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加以解决。而犯罪预备是为着手实行犯罪而制造条件,对社会存在着实际威胁,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规定预备犯应负刑事责任。总之,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看到这里,法律快车小编相信你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了,在发生了一起刑事犯罪之后,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就需要看是达到了那一类犯罪状态,从而处罚,好了以上就是应该如何来认定犯罪预备的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