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首字母A-G类罪名 > 过失爆炸罪 > 过失爆炸罪怎么量刑

过失爆炸罪怎么量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0 12:16:21 人浏览

导读:

爆炸罪一般是指他人故意爆炸的方法杀害他人是违法的,对那么对于过失爆炸罪,他的量刑标准肯定与爆炸罪是不一样的,那么是如何进行的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过失爆炸罪怎么量刑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爆炸罪一般是指他人故意爆炸的方法杀害他人是违法的,对那么对于过失爆炸罪,他的量刑标准肯定与爆炸罪是不一样的,那么是如何进行的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过失爆炸罪怎么量刑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过失爆炸罪怎么量刑

  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死杀伤不特定多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由于爆炸罪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所以法律规定这种犯罪处罚年龄的起点较低。根据规定,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爆炸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爆炸罪如何量刑要依据犯罪的情节而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爆炸罪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一)爆炸罪的行为危害性

  本罪的行为危害性体现在行为人实施的是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物品,包括炸弹、手榴弹、地雷、炸药(包括黄色炸药、黑色炸药和化学炸药)、雷管、导火索、雷汞、雷银等起爆器材和自种自制的爆炸装置(如炸药包、炸药瓶、炸药罐等)。

  如果行为实施的爆炸行为是指向特定的人或者特定的公私财物,并且有意识地把破坏的范围限制在不危害公共安全的范围,客观上也未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则不应定爆炸罪,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构成什么罪就定什么罪。

  (二)本罪的行为方式

  爆炸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如直接点燃爆炸引发爆炸,就是积极的作为方式,而行为人负有防止爆炸发生特定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的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爆炸,就构成不作为爆炸犯罪。

  实施爆炸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室内安装炸药包,在室内或者室外引爆;

  2、将爆炸物直接投入室内爆炸;

  3、利用技术手段,使锅炉、设备发生爆炸;

  4、使用液化气或者其他方法爆炸。

  三、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有哪些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

  过失爆炸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过失,既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对其引起爆炸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也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应当预见其爆炸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未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而爆炸罪是由故意构成,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

  2、客观方面不同。

  过失爆炸行为只有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爆炸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爆炸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构成爆炸罪。爆炸罪的成立并不要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实际后果。

  3、主体要件的责任年龄不同。

  过失爆炸罪行为人年满16周岁才能构成;而爆炸罪由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所以法律规定这种犯罪处罚年龄的起点较低。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爆炸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犯罪形态上不同。

  爆炸罪有既遂、未遂之分。过失爆炸罪由于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才能够成犯罪,因此,不可能出现未遂形态的发生。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过失爆炸罪怎么量刑问题的详细解答,爆炸罪如果没有成功的话也是会定下罪的,他需要承担的责任,且涉及到的东西比较多,所以需要考虑的方面也会比较多,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