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消费损害赔偿 >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 > 产品质量法赔偿是怎样

产品质量法赔偿是怎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05 09:45:35 人浏览

导读:

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在我国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无法达到质量的产品一直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幸的有产品质量法可以规范产品质量,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产品质量法赔偿的内容的相关内容。

  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在我国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无法达到质量的产品一直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幸的有产品质量法可以规范产品质量,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产品质量法赔偿的内容的相关内容。

  一、产品质量法赔偿的内容

  (一)产品质量法

  1、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

  (二)应该赔偿损失的

  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2、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三)赔偿细节

  1、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2、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3、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四)不承担赔偿责任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二、产品质量的诉讼时效

  《产品质量法》第45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诉讼时效是指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定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请求权予以保护;超过法定的有效期限的,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请求权不予保护。

  本条规定当事人请求权受到保护的期限为两年。两年的起算日期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时。这里所讲知道是指当事人已经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同时也了解到具体的侵权人。应当知道是指查不清受害人是否知道被侵权和侵权人的情况下,法律推定或者视为知道。

  三、产品质量认证依据有哪些

  1、 对于一般产品开展质量认证,应以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依据。对于现行国家标淮或行业标淮内容不能满足认证需要的,应当由认证机构组织制定补 充技术要求。对于这一点,《产品质量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参照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出认 证的水平和层次。

  2、对于我国名、特、优产品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应当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作为认证依据。

  3、对于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加入了相应国际认证组织的认证机构(例如:电子无器件认证委员会、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应采用国际认证组织己经公布的、并己转变化为我国的国家标淮或行业标淮为依据。

  4、对于我国己与国外有关认证机构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的产品,应按照合作协议规定采用的标淮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产品质量法赔偿的内容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产品质量法的颁发可以更好的规范产品市场、保护消费者,作为产品的生产商或者销售商都不能唯利是图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