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考试 > 司考难点精析 > 民商经济法 > 民事诉讼审判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民事诉讼审判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1-01 11:07:48 人浏览

导读:

民事诉讼审判的时限是怎么规定的?如果法官超过审限不结案,是不是违法办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

  民事诉讼审判的时限是怎么规定的?如果法官超过审限不结案,是不是违法办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由于案情复杂或是其他的情况导致案件不能如期审结的,并不一定就是法官违法办案,但是法官应当将不能如期审结应当延长审限的情况向上级法院或是院长报批,经过批准的方能延长审限,否则,必须定期审结。其次,经过批准延长的案件,也不是无限期延长的,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结案。

  第一百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