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考试 > 司考名师讲义 > 其他 > 司法考试法制史笔记:元明清

司法考试法制史笔记:元明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26 17:38:51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本文介绍司考法制史笔记:元明清。下面,法律快车司法考试栏目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核心内容:本文介绍司考法制史笔记:元明清。下面,法律快车司法考试栏目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元:民族不平等。

  (二)明

  1、《大明律》:洪武二十二年形成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格局;洪武三十年最后定型。

  2、《明大诰》:与《大明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重典治吏。

  3、从重兼从新原则。

  4、重其所重(贼盗、钱粮),轻其所轻(风俗、礼教)。

  5、奸党罪(明太祖时期创设)。

  6、充军(终生充军和永远充军)。

  7、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复核)、刑部(审判)、都察院。注意:06年司考突出这一考点。

  8、省提刑按察司审结徒刑案件,州县审结笞杖案件。

  9、原告就被告;军民分诉分辖制;廷杖(明太祖朱元璋首用);厂、卫干预司法。

  (三)清

  1、《大清律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颁布后,律文不再变化,乾隆十一年定制:条例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

  2、会典: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会典”;从《乾隆会典》开始,典、例分编。

  3、清:督抚批复徒刑案件,州县决定笞杖刑。法律教育网 原创

  4、会审:秋审(地方上报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朝审(刑部判决的重案,京师附近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结果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