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考试 > 司考名师讲义 > 其他 > 司法考试法理学考点和习题精解(四)

司法考试法理学考点和习题精解(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26 11:56:19 人浏览

导读:

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方面的原理和知识,也是每年都考到的。例如,2002年试卷一第36题,考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的权限范围有多大的问题。2002年试卷一第83题,考过在何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辩证推理的方法。2003年试卷一第2题,考过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方法问题。2003年

  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方面的原理和知识,也是每年都考到的。例如,2002年试卷一第36题,考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的权限范围有多大的问题。2002年试卷一第83题,考过在何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辩证推理的方法。2003年试卷一第2题,考过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方法问题。2003年试卷一第84题,考过法律解释同法律推理、法律思维、法律职业的关系。2004年试卷一第53题,考过法律推理中的辩证推理问题和法律解释种类和方法中的限制性解释的问题。2005年试卷一第2题,考过法律推理中的形式逻辑推理方法问题和法律解释中的行政解释问题。2005年试卷一第5题,考过司法解释、演绎推理和任意解释问题。2005年试卷一第7题,考过立法解释和法律解释的效力问题。2005年试卷一第93题,考过立法法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权限范围问题。2005年试卷四最后一题更以25分的高分,考过“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问题。

  关于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方面的原理和知识,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的试卷一中,也都考过。2002年试卷一第31题,考过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和义务可否相互转移的问题,以及法律制裁是否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问题。2003年试卷一第32题,考过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的问题。2005年试卷一第3题,考过在什么情况下不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2005年试卷一第4题,考过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2005年试卷一第52题,考过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是否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承担法律责任是否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以及是否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等问题。

  关于法和道德这一主题方面的原理和知识,也是迄今以来每年的司法考试都考到的。2002年试卷一第4题,考过法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问题。2003年试卷一第5题,也考了法和道德的区别问题。2004年试卷一第2题,考过有关学派在法和道德的联系问题上所发表的观点。2005年试卷一第6题,再一次考到法和道德的调整范围问题。

  此外,有关立法法、立法权限、法的渊源、法的本质、法的作用、法的效力、法的价值、法律规则、法的适用、法治、法的起源、法律事实、法律移植、法的分类、法律思维、法的继承、法与科技的关系、违法行为的构成等主题方面的原理和知识,也是司法考试试卷中反复考到的内容。考生如欲在司法考试中获取好的成绩,务必高度重视这些一再考到的内容。而要重视这些一再考到的内容,就需要高度重视真题的练习和揣摩。

  (三)要注意试题的跨越性覆盖方式法理学同民法学、刑法学等法学分支学科一样,也是法学体系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有大量的原理、概念和知识可以命题。但在目前司法考试中,法理学试题的总分值不及民法学和刑法学等学科。在这种情况下,法理学的试题如果是每题只考一个原理或知识,就无法尽可能地反映法理学这门学科的大局或整体面貌。为此,不少试题就不宜仅仅覆盖或包涵单个的原理或知识,而需要覆盖或包涵多项原理或知识,以便在有限的分值里面,尽可能地反映法理学的大局或整体面貌。这样,法理学的命题方式就逐渐呈现出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在覆盖或包涵法理学原理和知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跨越性。

  以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为例。试卷一中有16道法理学试题,其中9题就是综合性地覆盖或包涵多项法理学原理或知识的。例如第3题就覆盖了“法律义务”、“法律责任”、“法律原则”、“法的正式渊源”等4个方面的原理和知识。该题为:“黄某于2000年4月在某市住宅区购得一套住房,2001年7月取得房产证。当年10月黄某将住房租借给廖某。廖某在装修该房时损坏自来水管道,引起漫水,将楼下住户陈某的住房浸泡。陈某要求廖某予以赔偿。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仅有相对权,故其法律义务也是相对的;B.廖某不是住房的所有人,故对陈某的损失不负法律责任;C.此侵权案件首先应依据法律原则来加以处理;D.此案件的处理应直接适用法的正式渊源。再如第52题就覆盖了”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法律条文“等4方面的原理和知识。该题为:”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些可以成立?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C.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在其他年头的试卷中,也都有此种情形。例如,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第53题就包涵了辩证推理、限制性解释、法律事件、法的空间效力等4个方面的原理和知识。该题为:“下列表述哪些可以成立?A.司机白某在驾车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把车停在了标有‘此处禁止停车,违者罚款100元’处,但白某最终没有受到处罚。此为运用辩证推理的结果;B.在法的适用中,需要对‘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一规定进行限制解释;C.林某因他杀死亡,其与妻子的婚姻法律关系因此而终结。引起该婚姻关系终结的死亡事件属于法律事件;D.已加入甲国国籍的原福建人沈某在乙国印制人民币假钞20万元,其行为是否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的空间效力问题。”

  这种在覆盖或包涵法理学原理和知识方面具有跨越性的命题方式,增强了试题的难度,往往容易使考生功亏一篑。因为,面对这种覆盖或包涵3-4个原理或知识的试题,考生如果只掌握其中一个或部分原理或知识,是无济于事的。许多考生对此类试题中的部分原理或知识本来是清楚的,但却因为对其中另外一部分甚至是一个原理或知识不大清楚,就使自己本来已掌握的原理和知识,陷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况。鉴于法理学命题方式上所显露的跨越性特征,考生在学习法理学这门学科时,就既要注意各章节的整体架构,更要注意各章节所覆盖和包涵的具体的原理和知识,学会以单兵作战的方式,牢牢掌握法理学的一个一个具体的原理和知识,以应对这种跨越性试题。

  (四)还要善于科学复习要学好和考好法理学,还要善于科学复习。没有科学复习,即使在上述三个方面做得较好,也往往会淡忘曾经掌握住的东西,在考试中难能取得好的效果。从近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看,“四个结合”就是科学而有效的复习方式。

  其一,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相结合。全面复习就是注意将所学的内容全都加以复习,不应有所疏漏;重点复习就是对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更加用功地复习。这样就能做到点面有致,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其二,总复习和阶段性复习相结合。学完法理学全部内容后,须进行总体性和全局性复习;每章学完后,一般也应进行阶段性和局部性复习。这两种复习方式的结合,也可视为考前总复习和平时性复习的结合。总复习是考前的战略和战术准备,阶段性复习是平时的巩固和积累,前者是后者的总结和升级,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准备。

  其三,接受和检查相结合。接受,就是读书、听课、理解和记忆;检查主要就是做练习题。这两者不可偏废,接受是基础,检查是保障。实践中,考生通常是注意接受的,但并不都能注意检查,这种情况应予改变。只有做大量练习题,检查自己学习和掌握法理学达到何种水准和状态,才能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改善和提高自己,也才能在较强方面加以发扬以争取好的考分。

  其四,遵照一般规律和照顾具体情况相结合。科学的复习是不能离开复习的一般规律或普遍适用的成功经验的,但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注意考虑和照顾具体情况:本人的状况如何,即基础如何,薄弱环节何在,时间充裕与否等;客观环境如何,即单位和家庭是否支持,能否在就近的地方得到有效的辅导或指导等。在复习中注意从具体情况出发,想出适合自己情况的办法,复习才是有效的,而不是盲目的。[1][2][3][4][5][6]转发分享: |更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