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安全生产法 > 单位安全生产保障 >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浅析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浅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22 21:21:14 人浏览

导读:

2002-12-29,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国家电力公司资产重组为11家公司,电力企业产权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也不甘落后,在改良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模式接轨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之路。1

2002-12-29,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国家电力公司资产重组为11家公司,电力企业产权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也不甘落后,在改良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模式接轨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之路。

1我国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历程 长期以来,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我国的电力工业一直实行集中、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各项安全例行管理工作以行业指令的形式被严格贯彻,并以制度的形式被规范、延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生产秩序,有力保障了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 进 入90年代,国外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开始在我国电力系统采用,危险点辨识及预控工作也在我国电力企业实施,许多发电企业纷纷开展危险点、薄弱点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到例行安全管理工作中。90年代末,鉴于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及即将加入WTO的现实,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下发了《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工作,希望通过实行OHSMS标准化建设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职业安全健康自我管理机制。 2改革转折期,发电企业中出现的矛盾 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电力行业采取的是国家电力公司→区域电力公司→省电力公司→发电企业的垂直管理模式。国家电力公司作为发电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有力推行、督促着各类规定、标准及各项管理工作的贯彻和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后,这一管理链被打断,逐步形成以集团公司宏观管理为龙头,各发电公司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经营、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在机制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以下4个主要问题。 2.1行业安全监督弱化 行业安全监督弱化的根源在于电力行业安全监管职能的下降。电力体系改革后,国家电力公司解体,国务院授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具体负责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由电监会设立的电力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行使电力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电力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对安全管理的职能侧重于对重、特大安全事件的监管及行业层面制度的制定。而集团公司对发电企业下达的各种安全管理要求,其实质是公司内部的管理行为,很多企业靠“自觉性”和多年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来维持原有的机制运行,不少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出现弱化趋势。 2.2行业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权威性 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制定行业标准的主体单位—国家电力公司解体,这项职能落实到电监会下设的电力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电监会成立至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监管电力市场运行,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职能上,出现了电力行业安全规章、标准修订工作滞后的局面。 2.3安全与效益的矛盾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各个发电集团都将作为市场主体,站到竞争的起跑线上。在市场竞争中要争取领先,各发电集团公司就必须做大、做强,这是体制改革给集团公司带来的严峻考验。但在各发电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国内的电力市场还不成熟,市场定价机制还没有建立,集团公司追求利润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被扩大,进而凸显出安全与效益的矛盾。作为利润上缴单位,在煤炭价格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发电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2.4基础工作与先进管理体系的矛盾 电力体制改革后,各发电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工作也更主动,许多发电企业积极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NOSA五星“安健环管理”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传统管理工作与外来管理体系之间的矛盾,如传统管理工作与外来管理体系主、次关系的矛盾;日常管理工作与外来体系难以融合的矛盾;体系推行过程中人员精力不够引起各项基础工作不严、不细、不实的矛盾等。这都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加以解决。 3积极解决问题,安全管理工作迎来跨越期 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企业面对改革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安全生产方针,在积极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期。 3.1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依法管理的转变 电力体制改革后,各企业作为安全责任主体的地位更加突出。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严格依法管理,而实现依法管理必须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标准来保障,所以,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前2年,各发电企业纷纷根据所归属发电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对标工作。同时,为全面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各发电企业积极开展对现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考核及新制度发布前的学习、培训等工作,逐步形成一套评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力水平的机制。在制度完善及执行力提高的过程中,各发电企业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依法管理的转变。 3.2从传统管理到制度规范化管理的转变 电力体制改革后,各发电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将传统的优秀管理方法延续并发扬光大,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各发电企业一直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发电企业坚持不懈地抓安全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季节性安全大检查、迎峰度夏、防汛抗台、外包单位管理等例行工作,以制度形式将具体的做法固定下来并不断完善,使得各项工作日趋规范化、标准化,逐步实现以现代管理来代替传统管理的转变。 3.3传统管理与先进管理体系不断融合的转变 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并与优秀的传统管理方法相结合,实现用系统的评价代替运动性的检查,用程序来代替惯例,是各发电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坚持“三标一体”建设,通过量化标准、细化数据、分解指标等工作,不断强化目标管理的绩效;大力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积极改善现场的劳动保护与作业环境,逐步形成“安全性评价侧重对设备的评估、整改;NOSA管理系统侧重对人员安全健康的保障,‘三合一’体系突出对日常管理工作的完善”,相互吸收补充、有机融合的综合性管理体系,使企业在传统与先进之间走出一条扎实、宽敞的安全管理之路。 4结束语 电力体制改革给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2007年,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维持在11~16起,死亡人数11~21人,期间没有出现安全生产形势大幅波动的情况,反映出各电力企业已成功跨越过渡期,在新的体制下,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前进。[page]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