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安全生产法 > 安全生产论文 > 试论安全生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试论安全生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1 06:04:19 人浏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这一重大突破,把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来分析。

    一、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所以,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

    三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利之所在,天下趋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但是,社会关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并被固定化、制度化,就会规范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四是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国家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素的有机整体。和谐社会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间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首先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之间的和谐,即要通过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政治和观念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和需要,实现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其次是国内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也属于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之间和谐的范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搞好和确保安全生产,就是实现了人身的和谐,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和谐,实现了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

    二、和谐社会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正处在初级阶段,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几年来,就加强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发生,保持社会稳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召开了多次会议,全社会形成了从未有过的人人讲安全的浓厚氛围。我们积累了50年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养了一支精通业务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的安全监察管理队伍,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是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要求职业安全卫生一体化。这一大趋势给我国迅速改变安全卫生状况提出了挑战。世界贸易组织认为:各国劳动安全卫生水平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将劳动者权益和安全卫生状况与经济问题挂钩。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须适应这一要求。

    二是我国整个经济运行及调节机制的转变,客观上会动摇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建设。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现有的宏观调控手段,有些会逐步失效。有些会发生“变异”。政府将面临两个“让位”:以政府调控为主,让位给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投资为主,让位给民间投资为主。因此,政府机构将会作较大的改革,政府职能将重新调整,人员将大幅度精减。这将对整个职业安全卫生事业带来巨大冲击。

[page]

 

    三是中国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状况将在一段时间内导致劳动力素质(安全素质)的降低。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及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失业人口将有可能增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劳动力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求大于供的状况难以改变。劳动力素质在一定时期内有下降的趋势。用人单位在选择劳动力时,会出现忽视安全教育的倾向,职工尤其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将会降低,“三违”现象将会增多,事故数量将会上升。

    四是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使得企业安全管理将进入较为困难的时期。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困难重重:产权不明晰,资产流失严重;政府干预企业,自主权未能认真落实;经营资金不足,互相欠债,形成数量庞大的三角债;历史和社会包袱十分沉重,企业步履艰难;经济效益差,企业亏损数额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过高。不少中小企业安全监督保证体系被削弱,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教育体系被分化。由于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乡镇、私营和“三来一补”企业成为安全事故的多发“产地”,劳务工、农民工成为伤亡的主体。

    五是中国经济将出现重要转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国内市场活跃,金融运行平稳,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整个经济正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前进。西部开发、加入世贸组织、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等等,这是令人振奋的,但随之而来的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的任务将十分繁重。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化发展初期,事故与经济发展往往会成正比例增长。

    三、搞好安全生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今天,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矛盾十分复杂。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一旦达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国家就有可能进入黄金发展期,也是安全生产矛盾的凸显期。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些矛盾,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处理好这些矛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们必须把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由宿命论、经验论、系统论上升到本质论阶段,对安全的管理也由盲目到理智、由被动到主动、由经验到科学。必须运用安全科学理念,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合理匹配人-机-环,遵循事故规律和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安全减少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要从安全管理的内容、特点、手段、方法上实施“革命性”的举措:改变安全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改变侧重追究人的操作责任,深入研究人机事故致因中的辩证关系;改变被动的事故管理,把事故后追查处理转变到事前安全预测与控制;改变静态安全管理为动态安全生产决策的管理方式,增强系统管理和综合管理,强调充分应用安全科学技术,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应确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思路: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管理职能;强调人、机、环的有机统一;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推行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社会的重大事故隐患评估、事故应急救灾的指挥、协调和处理系统;强化培训、宣传教育体系。否则,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只会停留在经验式、被动式、救火式和亡羊补牢的境地。

    --尽快完善体制。管理体制是眼前首要解决的问题,这种体制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使安全管理由混沌到有序,由分散到集中,由盲目到规范,形成主体明确,职能清晰,监察有力的新体制。

    --尽快完善制度。必须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框架。根据安全一体化的新要求,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市场准入、监管和淘汰机制,坚决依法规范、依法监管,把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尽快完善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三位一体是今后企业存在和发展,并走向世界的基本条件。我国应尽快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新体系,大力宣传,培养人员,尽快试点,严格认证。使得具备条件的企业与国际接轨,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创造条件,缩小差距。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尽快完善机制。要尽快实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安全生产新机制。要将目标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安全管理要根据企业、行业、地区、季节、人员等的特点,确定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推行新机制。

    --创建安全文化。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念推进发展,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人为本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内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都知道,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

    在安全生产工作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在社会和企业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围,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抓好并确保安全生产,来真正地构建和谐的社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