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商帐追收 > 收账诉讼 > 中国信用评级公司该如何重新定位

中国信用评级公司该如何重新定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14 11:22:17 人浏览

导读: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评级,可谓生死攸关。目前隶属央行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在酝酿成立国有背景、市场化运作的信用评级公司,注册资金拟在3000万元以上。新公司将改变游戏规则,从备受诟病的发行人支付模式转变为投资人支付模式,以保证评级结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评级,可谓“生死攸关”。目前隶属央行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在酝酿成立国有背景、市场化运作的信用评级公司,注册资金拟在3000万元以上。

新公司将改变游戏规则,从备受诟病的“发行人支付模式”转变为“投资人支付模式”,以保证评级结果的独立性。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明确表示,该机构不以盈利为目标,不在一级市场与四家评级公司竞争,该公司业务主要针对发行体的前期业务进行再评级;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如5年至10年,协会将退出。“因为评级要靠熬年头赢得信誉。与事实差距太远的评级公司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时文朝称。

“一方面,通过成立该公司加强中国的基础设施信息建设;另一方面,促进中国评级业的国际话语权。”时文朝告诉本刊记者。

美国经历了几个经济周期,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而中国的基础设施信息建设非常薄弱,没有统一的数据库,只有各家银行自己长期积累的数据库,而这些银行之间的数据库亦不愿资源共享。

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对过去的评级体系进行了深刻反省,过度依赖寡头垄断的外部评级,是金融机构遭受巨额损失的重要原因。

此前数十年,市场对评级机构过于依赖,市场参与者将风险评估职能外包给评级机构,包括监管者。

人们意识到,这一切不应继续。

在银监会组织的有关资产证券化研讨会上,针对监管资本的讨论包括“在减少资产证券化最低资本要求方面,如何减少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

事实上,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们有一定专业化的追求,但尚未建立起足够信誉,业内甚至流传“100万元买一个评级”。大部分金融机构在投资证券化产品时,也更多依赖内部评级。

国内评级机构对实际风险资产的理解普遍存在困难,我们对其评级结果存在保留意见。”国开行一位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的人士称。

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人士则表示,“如果能转变为投资人支付模式最好,我们也不想一直笼罩在利益冲突的质疑中。”

但他亦指出,这种模式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一个证券产品发行初期,根本不知谁是投资人,“这也是国外评级业运行多年来一直无法转变为投资人支付模式的原因之一。”

他认为,如何建立一个事后收费制度,可能需要一个政府部门或行业自律组织来协调,“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来引导和协调,不失为一个恰当的方式”。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银监会修订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将加强对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管理,以规避它们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此外,银监会也在研究针对中介机构服务和行为监管方式,选项有两种:一是确立资格标准,二则建立一套评估服务体系机制。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