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商帐追收 > 商帐追收动态 > 打造“人才高地”

打造“人才高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11 06:15:02 人浏览

导读:

筑巢引凤留人因材施教育人不拘一格用人截至今年6月底,我县人才总量达到了4.82万人。2007年以来人才总量年均增长12.4%,人才密度由6.38%上升到10.2%。其中教育、卫生领域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由170人增加到397人,企业各类人才由14862人增加到24932人,教育

 筑巢引凤“留”人

  因材施教“育”人

  不拘一格“用”人

  截至今年6月底,我县人才总量达到了4.82万人。2007年以来人才总量年均增长12.4%,人才密度由6.38%上升到10.2%。其中教育、卫生领域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由170人增加到397人,企业各类人才由14862人增加到24932人,教育、卫生和企业成为人才数量重点增长领域。

  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人才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才也逐渐成为实现青田新一轮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决定,牢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人才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政策文件纷纷出台,人才创业平台不断拓展,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增加、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升……

  筑巢引凤“留”人才

  6月19日,县中医院医师刘姣根据政府的优惠政策,优先购到了戈岙湾政策性住房,圆了她的住房梦。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和刘姣一样,全县有16名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优先购买了政策性住房,7名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分到了政策性住房,政策性住房振奋了各类人才扎根青田的信心。

  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引进困难,一直是成为我县人才开发的“顽疾”。仅2004-2006年全县教学、卫生等方面人才流失了754人,且大多数是年轻骨干。2007年6月,问卷调查表明,“潜在流失人才”数量更是惊人,37.1%的对象表示若有机遇会选择离开。在“人才流失原因”问卷调查中,待遇和住房因素高居前两位,分别占26.44%、30.81%。在“除薪酬之外最大的后顾之忧”问卷调查中,住房问题占了61.54%。

  优化人才环境,从满足人才现实需求入手。县委、县政府以“上不封顶”的投入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除优先购买政策性住房优惠政策外,我县还实行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政府津贴制度、学科首席带头人政府津贴制度。同时,我县还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措施、建立了“突出贡献人才奖” 和“十类人才、百名精英”优秀人才长效激励机制、优秀人才走访慰问制度。

  美好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日臻完善的激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聚才凝智的“磁场”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才焕发了在侨乡大地创业创新的热情。

  因材施教“育”人才

  人才引进仅仅是我县人才工作的一个基础,注重人才开发才是我县人才工作的重点。2008年以来,我县调整人才开发策略,走小而精、小而强的路子,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突出民生保障、经济发展,重点开发传统产业等领域或项目所需的人才,努力在局部率先形成“人才小高地”。

  2008年,我县将“人才强县工程”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每年以攻坚方式为重点行业和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培养领军人才20名,培养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100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0名,力争通过最短的时间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人才优势。目前已通过该工程引进和培养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299名,培养选拔领军人才40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290名。

  我县还积极实施“人才开发接轨温州工程”,先后选派30名党政干部和一大批教育、卫生骨干到温州挂职锻炼,两地合作举办城市规划管理香港考察学习班、石雕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借助温州人才高地培养培训各类人才。此外,我县还实施“人才资源素质提升工程”,每年投入近700万元大规模培训各类人才,目前已培训各类人才4.7万多人次,整体提升了人才资源的核心能力。

 不拘一格“用”人才[page]

  项亮宏、王炜红分别是我县中小学体育、美术学科首席带头人,在两位学科首席带头人的带领下,我县体育和美术两个学科的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今年高考,青田中学体育、美术特长生上一本线破历史记录,依次达到13人、34人。“学科首席带头人的教学水平和对整个学科的带动作用就是不一样。”两位每月享受2000元政府津贴的学科首席带头人以骄人的实绩获得了同事同行的认可。

  “有多大的能力,就给你多大的舞台;有多大的贡献,就给你多高的奖励。”近年来,我县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每月政府津贴600或1000元,学科首席带头人每月政府津贴2000元。对评上“十类人才、百名精英”获奖10000元,评上“突出贡献人才奖”获奖200000元。

Tag : 上海讨债公司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