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商帐追收 > 呆账 > 呆账核销 > 经济犯罪是否存在间接故意

经济犯罪是否存在间接故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13 17:42:42 人浏览

导读:

理论界有人认为,经济犯罪的罪过大多属于故意,且为直接故意。【J有的甚至认为经济犯罪在主观方面一般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也有的是为了谋取其他利益。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经济犯罪都是具有犯罪目的的故意犯罪。并以此来说明经济犯罪的罪过不存在间接故意
理论界有人认为,经济犯罪的罪过大多属于故意,且为直接故意。【’J有的甚至认为“经济犯罪在主观方面一般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也有的是为了谋取其他利益。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经济犯罪都是具有犯罪目的的故意犯罪。”并以此来说明经济犯罪的罪过不存在间接故意。【0]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经济犯罪不仅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3 3根据刑法学通说的观点,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三种情况下:(1)行为人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3)行为人追求一个较轻的犯罪,而放任另一个较重犯罪结果的发生。【。]由此看来,间接故意犯罪并非行为人的目的行为,但是它总是与目的行为相联系,是由该目的行为辐射出来的、不完全违背行为人的主观意愿(或者有时甚至是顺乎行为人的主观意愿)的行为。这里的“目的行为”,有的可能本身就是犯罪行为,如第一种情形;有的可能是非犯罪行为,如第二种情形。这都不会影响间接故意的成立,也就是说,不论经济犯罪行为人是谋利还是不谋利,都存在间接故意罪过的可能性。另外,判断是否间接故意,还有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就是看是否发生了“歧向”的危害结果,即行为人实施“目的行为”时是否引起了“目的行为”之外的危害结果。如果发生了危害结果,则间接故意就成立;否则,间接故意不成立。这样。当行为人的“目的行为”及其引起的危害结果趋于一致时,该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为直接故意(含有犯罪目的);当行为人的“目的行为”与发生的危害结果不一致时,换言之,发生的结果并非“目的行为”的结果时,该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为间接故意。当然,如果目的行为已成立直接故意,与行为人对非目的的结果持间接故意同时存在时,一般应把非目的的结果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情节,而不再以独立罪过处理。经济犯罪与经济运行过程紧密联系,由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行为人在实施具体犯罪时的情况及主观心理也相当复杂。一般讲,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行为人要么从一开始就抱着犯罪的心理,进而在这一心理支配下实施经济违法、犯罪行为;要么一开始从事正当或不正当经营,在此过程中放任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排除经济犯罪的间接故意,不仅是逻辑上的不周延,而且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张明楷教授认为,我们不可轻易说:某种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不能由间接故意构成。因为在刑法分则中,凡是由故意构成的犯罪,刑法分则条文均未排除间接故意;当人们说某种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时,只是根据有限的事实所做的归纳,并非法律规定。所以不能以有限的事实限定规范的内容。Tag : 上海讨债公司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