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电子商务法 > 电子商务动态 > 中国电子支付平台酝酿“牌照制” 市场洗牌加速

中国电子支付平台酝酿“牌照制” 市场洗牌加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24 21:43:20 人浏览

导读:

CNET科技资讯网6月5日北京报道(文/张岚):国内数十家电子支付服务商都在忐忑中等待有关电子支付新的管理文件的出台。而伴随着新管理办法的出台,电子支付市场的洗牌似乎已经无法避免。在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以指导性法规文件的形式颁布了《电子支付索引》,对电
CNET科技资讯网 6月5日 北京报道(文/张岚):国内数十家电子支付服务商都在忐忑中等待有关电子支付新的管理文件的出台。而伴随着新管理办法的出台,电子支付市场的洗牌似乎已经无法避免。


  在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以指导性法规文件的形式颁布了《电子支付索引》,对电子支付中的银行及其客户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而同时央行表示,有关电子支付的后续文件将会陆续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有望在今年颁布,而伴随而来的电子支付牌照的发放也将在今年年内完成。


  早些时候有传言称,“在电子支付领域,牌照数量应该不会超过10张。”


  虽然《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迟迟未出,但业界对于这个办法的大致内容已经并不陌生。在去年6月,央行曾经《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管理办法对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内的支付清算组织的机构性质、业务开办资质,注册资本金、审批程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这份去年提交的意见稿,央行对电子支付行业的起步门槛做了明确的限制:设立全国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区域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


  而目前,国内市场中的数十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的资金实力还有很多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据国内一家分析公司发布的报告称,我国现阶段多达几十家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多由信息技术和通信公司发展而来,很多规模小,资质不强。


  对于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面临的形势,易观国际认为,“随着今年底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大限临近,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重组与洗牌将不断加速。同时,在目前国内40家左右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中,至少有一半会出局,尤其是单纯提供支付网关、缺乏用户与商户网络的服务商,将会成为国际支付服务商进入中国的‘跳板’。 ”


  对于电子支付领域的“牌照制”,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持欢迎态度。一位移动支付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没有达到相关资质企业退出这个市场竞争,对于净化市场是一件好事。


  另外一家电子支付公司的BD总监告诉记者,电子支付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是为了培育市场不得不赔本赚吆喝,另一方面,业界的厂商为了争夺市场往往进行一些恶性的竞争,使得厂商的毛利率都都相当低。市场的整合实际上是对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有利的。


  事实上,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整合已经开始。早些时候,YeePay收购了国内的另外一家支付公司——西部支付。原西部支付公司作为 YeePay 易宝四川分公司被纳入 YeePay 易宝品牌、技术平台及服务资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