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电子商务法 > 电子支付 > 电汇 > 金融电子化建设任务完成

金融电子化建设任务完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29 22:02:25 人浏览

导读:

目前各银行以网络为基础,在本系统内能够为客户提供跨行、跨地区的金融服务,服务品种不断增加;证券行业经营机构也100%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运营在未来10到15年,中国金融服务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改造,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加
目前各银行以网络为基础,在本系统内能够为客户提供跨行、跨地区的金融服务,服务品种不断增加;证券行业经营机构也100%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运营

在未来10到15年,中国金融服务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改造,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和机构重组步伐

5月21日,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分会场中国国际银行卡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的身份让陈静无疑成为最令人瞩目的明星。他不仅是会议的主持人,还发表了关于在金融科技议题的权威报告。

陈静指出,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前,中国金融服务业已经历史性地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时期的总体任务,在今后10到15年,将逐步进入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知识化建设阶段,全面实现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

陈静强调说,金融科技发展必须为这样的战略取向服务。这无疑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金融科技的重点所在。

更高战略要求

完成电子化建设任务和信息化要求在具体内容上有何区别呢?陈静解释到,中国金融服务业完成电子化建设时期的总体任务,也就是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全面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化服务体系,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技术扎实、力量雄厚的人才队伍,为下一阶段金融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的内涵则在于,在未来10到15年,中国金融服务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改造,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和机构重组步伐,促进经营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而从信息化到知识化则要上更高一个台阶,陈静解释到,通过加强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的改造和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促进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这些内容就是向金融知识化建设阶段过渡的具体工作。

陈静还强调,信息化的基础是标准化。未来15-20年,中国金融服务业应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标准化开发和应用的总体规划,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力度,围绕银行结构调整,加速重要标准的制订与修订,完善和规范中国金融标准化体系,从而加速网络互联互通、业务规范化、技术标准化、金融创新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IT引导金融创新

对于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关系,陈静做了深入的阐述。

陈静谈到,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金融创新的首要成因。金融业务的创新以及金融交易方式的创新,使金融机构能够提高效率,增加经营效益。而以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有效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方面,信息技术极大地降低了金融行业运营成本,促进了许多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产生、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克服了金融运作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使金融交易和服务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现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谈到中国金融业的创新能力,陈静则认为并不乐观。他说:“目前,中国金融服务业普遍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单一,服务范围狭窄,尚没有形成以金融创新为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他认为,未来15—20年,中国金融服务业应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

对于当前运用科技手段实现金融创新的成绩,陈静则给予肯定。他介绍说,目前各银行以网络为基础,在本系统内能够为客户提供跨行、跨地区的金融服务,服务品种不断增加。证券行业经营机构也100%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运营,建立了电子资金交易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支付工具同样是运用科技手段使金融服务得到创新的典型例子。有关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包括香港)发展到141家,发卡量达6亿多张,其中信用卡近3000万张。实现联网通用的城市已达684个,包括所有地级城市及300多个经济发达县级市。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笔数12亿笔,交易金额3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2%和111.9%;银行卡同城交易成功率达到88.22%,异地宽行交易成功率达81.19%,超过年初制定的87%和80%的指标。

金融创新还表现在服务渠道创新上。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尝试推出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渠道,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包括网上金融、客户呼叫中心、电话银行、自助银行、自动存取款机以及销售点终端等,使客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处可以得到方便的金融服务。自然,这些应用和科技的手段是密不可分的。

金融科技发展关键问题

陈静还进一步指出,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还包括社会信用、金融监管、金融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和科技都是分不开的。

社会信用问题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该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陈静谈到,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正处在不断开放、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信用体系不完善,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制约。为此,需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促进和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为经济和金融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近年来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提高中国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日益凸显。当前对国内金融机构的监管还可以寻求政策、制度上的一些保证,而今后面对入世后大量涌入的外资机构和资本,如何解决金融监管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成熟的程度。

而如何保证金融行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也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陈静说,金融行业信息产生速度快、信息量大,各种交易瞬间即可完成。金融企业的运转严重依赖大型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和通信网络。因此,全球的金融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的金融危机有可能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及本国和其他国家的金融稳定。

陈静还谈到,金融信息化的效率和质量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影响金融行业信息化效率和质量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一个是技术。在管理方面应建立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加强对大型复杂计算机系统的测评、开展金融工程以及金融行业的知识工程研究等;在技术方面要深入研究大型金融服务系统的应用框架,提高软件重用的水平,从而提高金融信息化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安全工作问题则要根据金融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实际和特点,要树立统筹协调、积极防御、强化内控、优化配置的信息安全观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