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合同法还不是劳动者权益的护身符

劳动合同法还不是劳动者权益的护身符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7-21 09:19:08 人浏览

导读:

早期锻炼,听到收音机探讨劳动者休息权的问题。主要在讲劳动者的加班费无法得到补偿,劳动者常常受到老板的剥削,怨气重重,无法从公司得到救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监管不到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在录音采访中,白领阶层一顿抱怨--每天工作时间大概11个小时,老板非常

  早期锻炼,听到收音机探讨劳动者休息权的问题。主要在讲劳动者的加班费无法得到补偿,劳动者常常受到老板的剥削,怨气重重,无法从公司得到救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监管不到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

  在录音采访中,白领阶层一顿抱怨--每天工作时间大概11个小时,老板非常会算计,能剥削点就剥削点。农民工和白领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都是弱势群体。还有人反映,劳动合同法就是一张废纸,没有任何作用。政府不是管不了,只是愿不愿意管的问题。----我忽然想起周旺生老师的一句话,法律难以改变普遍的现实。

  如何看待这种想象,是苛责老板的不道德,人性的略根,还是骂政府不作为,一丘之貉呢。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简单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为了进一推进矛盾的认知,这需比较的视野下,要从我国的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文化谈起。

  比较典型的两类公司治理模式,一类是美国式,一类是日本是的。美国的公司强调是契约的集合,日本更强调团体属性。在美国公司中,对规则的信仰,制度的认同度很高,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基于制度理性下的合同互信,此外,同属一个上帝的影响下的公民本来就应当是平等的,平等的生活,就是在修行。日本社会是传统市民文化和现代法治精神衔接最好的民族,强调绝对权威的服从,和社团的忠诚感。倾向于奉献,责任和互信。这种模式下,公司的稳定第一,效率常常退居其后。而且融洽,凝聚在日本公司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这种公司文化氛围中,不仅社员很少抱怨,而且老板侵犯员工权益的事情也不多。团结,公司目标专一,信息流通渠道与中国式公司文化形成鲜明对称。

  国企垄断,低效率。我们常常发此感慨,事实上,包括国企在内的大型企业(外企除外)的衙门式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程序约束的。结果是大企业垄断,小企业更不规范,更低效。日本当代文化的基因辐射在公司文化中的表现就是忠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懈怠。这与海洋文明资源狭小,灾害频繁,地方自治力量的强大和武士道精神有关,还与遗传至今的儒家思想以及本土化的神道教,佛教等信仰有关。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民族,饱受自然侵害,人的本能中求善的一面得到极大的激发。我们经常倡导的和在日本企业文化中表现得更好,我们的和经常是形式上的,面子上的。在笔者看来,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弱点突出表现在:互信机制丧失,劳资暗中对抗性明显,政策流动两不畅,上边的政令层过滤,到底端的执行硬化严重,下则无法上传民意。大小官员身在其位,谋其“外位”。老总,高管不管高,管低。中层干部上不能传民意,下不能矛毛盾。基层总希望把问题直接解决在高层。老板要么忙死,要么闲死,一个个都是肝火旺。这种情况下,小团体主义,狭隘的个体主义行为屡见不鲜,社团的凝聚了难以集合。公司的运转看似仰仗的是机械僵化的制度,实则来愈上层压力下制度执行的敬畏,说到底还是对人的权威的服从,对和合关系的妥协,以及稳定生活态度的坚持。即使出现了矛盾,很少有人敢拿起武器用法律去解决自家人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反而害了自己,有可能口上幼稚,不老实的帽子。中国员工的心理在一点与西方社会很不同,表现在对贤人领导的渴求。恰恰说明了内部制度的缺失,当代意义上企业文化的胚胎化。这一点不不是说这种心理不好,他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中国式的企业关系,不仅是契约式的公共关系的松散集合,不是工具理性的聚财工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人情和融洽的团队氛围,在很多人思想中,往往比严格规范的制度更重要。当然了中国人骨子里天生带有老子隐退南山似的惰性和自由,这一点的想通过制度来约束,往往是表面的,往往成行为和心理矛盾下的积怨累积。人情化管理,不是人性化管理,这是我们的特色。我们的任何关系,包括劳资关系,都希望熟人化。因为只有是自己人才相处的束缚,利益纽带下的服从总觉得不自在,甚至玷污了人间真情。再推进一步反思,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中国人骨子里在人际关系中就是纯善的。打个比方,一个法国朋友曾经谈到过说韩国的人和日本人都是很守理解的,可是给人以格式化的感觉。欧美人也很守理解,是社会把他们格式化了,同样是不加区分的内外无别的平等地礼节性客气,而中国式友好是真诚的,如同佛学所倡导的纯善的。在我看来,这种内心话的的感性思维没能充分解剖中国文化的基因。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式礼节是内外有别的,费孝通先生也曾谈到,是推波助澜和划圈子的。一旦觉得是自己人就施以真诚的礼节,不过是家本位观念熏陶下自己人礼节在公共秩序上的放映罢了。在笔者看来,中国式客气心理还具有滞后性和判断性,只有你对我和合了,我才示意自己人的那套,甚至敬你一丈,而不会主动出击不加区别的问候套磁。中国人人更看重长期的稳固的关系,在公司中,只有熟人话了才能建立起内心求得安分的工作环境,否则这样的工作没有意义,即使可以挣很多钱。人情化管理最近也为美国一些公司管理层注意到,他们也开始借鉴我们的所谓先进域外经验,来求得公司关系的融洽。

  依据这种观念考量,熟人的关系一旦因为工作问题而产生矛盾,往往影响双方私人关系。中国泛道德化的倾向,人事不分,事事不分的倾向,加上小富即安,忍耐的心理则成为影响劳资关系的关键。比如,工作上出问题,老板批评就会不自在,班上班下同事和老板为人不一样也不自在。而中国式矛盾化解常常缺乏主动认错和沟通的习惯,长此以往,则加剧了矛盾。从这个意义上,劳资关系本来就不是劳动合同法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观念问题,不是企业文化问题。因为,时至今日不仅很多公司不知道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而且都不承认自己有,即使有的也是经营理念,对外粉饰的招牌。因为文化是长期形成的,不是一下子喊出来的,不是先入为主主观建构就能一下子塑造的。如果要说中国的哪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和回答中国文化的定义一样困难。

  我们的指责更多的给了老板,往往忽视员工。我不否认勤于职守的,但就地方很多一线监管不严的国企的考察来看,懈怠,偷懒,下有对策的太多了。他们认为挣这么点钱卖力不值得,忠诚的是傻子。在所谓的富士康管理式企业中,员工的意见不尽一致。农村人往往认为挣这些就够了,比家里好多了。城市人口尤其80 90一代,一线工人基本上都不满工作环境,主要是工资待遇太低,老板剥削严重,工作高负荷高强度。很多人也想反映问题,正因为“基本满足 有口饭吃就行”心里的大量存在,谁也不敢也不愿亲自越雷池一步,在加上内外部环境的污浊,现代公民从意识到行动这一步跨出去很难。怎么办呢,中国式变通无处不在,制度总是有疏漏的。领导不在,机械和制度监管不到的地方就偷懒。这种情况在白领办公室也经常出现。记得在一期国学堂栏目中谈到,每天八小时工作,一些领域白领实际工作也就是三四个小时,大量时间无所事事地打磨掉了,比如上网,做自己的事等等。这时间,及时加班,该是谁剥削谁呢---当然了,那个例子旨在强调目标管理不够细化,不够精确。笔者强调这不是简单的谈论体制 机制问题,也不是说该指责老板,还是员工。旨在说明企业大系统运转中内外环境有很多问题,文化的,特定地理环境塑造的观念的,等等。在一个情理之上,法律仅供参考的社会,仅仅依靠高技术和上级的苛严坚守,表面上一套秩序井然,实则暗流涌动。[page]

  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形也不必过度敏感,过度担心。即使改了劳动合同法,实施了劳动合同法也还可能出现新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众社会意识的强化,自组织能力的提升,公司内部力量对比关系将发生质变。传统价值理念的优秀成分也将在积聚流变的时代重焕生机。公众交际化时代,伴随则新一代年轻人现代平等观念的注入,领导者自身在各种社会规范下对真善美道德观的斟酌和不断反思,和谐的劳工关系总会到来,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社会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即使在一个忧患不足的民主中,这种能力即使遇到很大的矛盾也能反向激发。

  解决中国时下的一切历史问题,一是依靠文化观念的自我发展,主体文化自觉和教育,而这个过程没有法治将是缓慢的,代价也是巨大的。长期来看,法律的实施根本上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短期来看,为了改变现实,则是现实适应法律的过程,是传统行为模式在当代制度下被重新塑造,定义的过程,最终内化为主管认同。当然了,两者不是一方压倒式的胜利,而是观念和现代法治精神不断被对方格式化的进程。两者的连接点则是生物本能的普世价值追求---公平 自由 和谐 友爱,这是人生生不息的“永动机”,也必然是跨地域,跨时空,超文化的,即使外在的力量一时压制了这种诉求,生命体本能的求生和延续力量也会让这个博弈过程一直持续下去。毕竟,顺应自然法则的“量子物理能量”是无法阻挡的,这就是生存的希望,生命的价值和人类发展的魅力。

  【作者简介】

  潘佳,单位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注释】

  本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请合法合理使用,标明出处。

  This pape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using legally and reasonably.

潘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