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环境法 > 环境法论文 > 论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下)

论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22 00:48:31 人浏览

导读:

四、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交互研究的?意义?进行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的交互研究,无论是对环境伦理还是环境法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对环境法进行这种形而上式的哲学伦理学思考是环境法研究领域中的全新尝试。它超然于环境实在法之上、超脱于环境实
四、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交互研究的?意义?
  
  进行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的交互研究,无论是对环境伦理还是环境法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方面,对环境法进行这种形而上式的哲学伦理学思考是环境法研究领域中的全新尝试。它超然于环境实在法之上、超脱于环境实在法之外而又根基于环境实在法之中,将对环境法的研究上升到本源论、价值论、本体论等抽象层次,尝试着从终极意义上对环境法进行追本溯源式的思考和探究,旨在努力实现环境法研究从“注释学”向法哲学转变的根本变革,从哲学、伦理学层面初步构建我国环境法研究新的范式和方法论。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的关系在环境法研究领域应当归于环境法基本理论的研究范畴,但其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对“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简单地套用,未能从方法论的角度在根本上突破“就法论法”的传统法学研究范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研究范式的局限决定了其在理论上的贡献颇微。况且哲学、伦理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以这种理性的眼光审视我国现行环境法制,将更有利于我们发现弊端、解决问题。中国环境法非常需要有这种刮骨疗伤的研究态度。?
  另一方面,这种研究的意义当然也并不限于法学领域。环境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是“应用伦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4]。而道德在某种意义上又被视为是作用和效力范围有限的“软法”。即使是以社会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也难免存在着诸多无法落实之处,并不能完全、实际地解决现实问题。这可以说是由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这也意味着它必然要与其他社会规范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方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环境法是社会中现实存在并具有强制力的实体规范,以其为对象,环境伦理的研究将更具现实意义并找到附着根基。环境伦理可以环境法这种社会实体规范为载体,借助环境法的具体形式实现自我表达。“越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体现的道德规范便越多。”[15]倘若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能更多地表达环境伦理的价值诉求和彰显环境伦理的内在精神,则不仅仅是环境法的进步,更能够让我们切实感受环境伦理的存在。可以说,将环境伦理应用于环境法的研究,是对环境伦理这种应用伦理的再次“运用”,甚至可以说是“应用之应用伦理”。?
  人类若不想使末世论的预言变成现实,不想重蹈复活节岛由盛转衰的覆辙,就必须从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等方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维护。尽管由于人们的疏忽已使生态环境受到了某些影响,但我们始终坚信“亡羊补牢、尤未晚矣”。为使现世及后世的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人们必须从现在起就开始重视维系生态文明的两大支柱——道德与法律。
  
  参考文献:?
  [1] 刘怀玉.乌托邦、末世论与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批判[J].史学月刊,1999(5):19-25.?
  [2]马中.环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
  [3]刘俊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初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6):66-69.?
  [4]刘爱军.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1.?
  [5]珍美,逸群.理想的太阳[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191.?
  [6]戴镏龄.世界名言大辞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1077.?
  [7]李培超.自然与人文的和解——生态伦理学的新视野[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163.?
  [8]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第4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4.?
  [9]王蓉,张璐,陈赛.创新环境资源法学,共建绿色新千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2000年年会综述[J].法学评论,2001(3):143-146.?
  [10]蔡守秋,万劲波,刘澄.环境法的伦理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兼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89-394.?
  [11]汪劲. 伦理观念的嬗变对现代法律及其实践的影响──以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的环境法律观为中心[J].现代法学,2002 (2):124-130.?
  [12]高利红.环境资源法的伦理基础[C]//环境资源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04.?
  [13]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4]卢风,肖巍.应用伦理学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7.?
  [15]王一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法律的关系[J].哲学研究,1997(1):7-12.?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