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 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比例

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比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12 10:14:12 人浏览

导读: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以确认交通事故中双方应承担的责任。那么,对于交通事故中的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比例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以确认交通事故中双方应承担的责任。那么,对于交通事故中的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比例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一、交通事故责任赔偿比例

  (一)保险公司在保险最高限额内优先赔偿。目前,交强险有责赔偿的限额是12万元。无责限额是2万元。

  (二)保险责任限额以外的部分,根据交通事故是发生在机动车之间还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作区别对待。

  对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1、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属于交通以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应根据《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视具体情形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

  7、属于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注意: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应当按照下列比例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

  1、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80%至90%;

  2、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至70%;

  3、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30%至40%;

  4、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20%至30%。

  属于交通以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或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由机动车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我国现行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共分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是由公安机关按照事故现场勘验和调查的事实,依据交通法规而作出的鉴定。它是以责论处、处罚得当、赔偿合理为基础,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要承担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各种证据材料和计算数据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和认定。

  (一)全部责任和无责任

  完全由当事人中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者负全部责任,而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无责任。

  (二)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主要因一方违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违章行为造成的事故,主要违章者要负主要责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负次要责任。

  (三)同等责任

  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情节相当,各方负同等责任。

  三、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区别

  (一)做出认定的主体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是由交警部门依行政职权确定,民事赔偿责任是人民法院依司法审判权确定。

  在民事赔偿程序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能作为认定民事责任的证据之一,而非确定民事责任当事人承担责任大小的唯一标准。

  (二)认定所遵循的原则不同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遵循过错原则,即无过错就无责任,过错小的为次要责任,过错大的为主要责任,过错相当的为同等责任,全部过错的为全部责任。

  而认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则遵循混合原则,即某些情况下遵循过错原则,某些情况下遵循无过错原则。

  (三)认定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可能成为当事人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依据之一,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使用,包括作为确定当事人是否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证据。

  而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产生的法律后果只能是确定当事人是否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认定内容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引发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

  民事赔偿责任认定是指对赔偿义务主体、赔偿范围及赔偿金额的确定。

  (五)承担责任主体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是直接参与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通常包括行人、司机、乘客。

  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交通事故参与人,既包括直接参与的当事人如行人、司机、乘客等,也包括间接参与了交通事故法律关系的人,如车主、保险公司等。以下情况的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主体不完全相同:

  1、雇佣关系下形成的交通事故,由雇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雇员有重大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针对实际驾驶人即雇员作出责任认定,对雇主的责任不作出任何认定,没有连带责任之说。

  2、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造成交通事故的,应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事故责任主体与民事责任赔偿主体不同,事故主体是未成年人,而承担责任的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3、车辆出借的情况下,如果出借人出借的车辆有瑕疵,或明知借用人不具有驾驶资格而借用的,对事故的赔偿与借用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出借人不是事故责任的主体,但在民事借用中存在过错)。

  4、若车辆参加交强险,承保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保险公司不是事故的责任主体,但依据法律规定应作为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

  5、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只能作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无责任的责任认定,不会作出连带责任的认定)。

  (六)适用的法律不同

  在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时,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也适用不同的条款。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及各省的地方法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规则等。

  民事赔偿责任认定除适用上述法规外,还适用《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跟您详细讲述的关于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比例的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交通事故中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仍然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而且在十天内作出认定结果,而相应的责任划分和赔偿比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和规制进行确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