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保险 > 交强险 > 交强险和车船税标准

交强险和车船税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0 19:58:10 人浏览

导读:

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汽车来用于出行,大家都知道,在买车的时候,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费用,其中就包括有车船税和保险费,保险必须要购买的就是交强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种需要准备多少钱,那么交强险和车船税标准是怎样?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汽车来用于出行,大家都知道,在买车的时候,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费用,其中就包括有车船税和保险费,保险必须要购买的就是交强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种需要准备多少钱,那么交强险和车船税标准是怎样?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交强险和车船税标准

  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对符合标准的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对符合标准的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通知里同时规定:对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

  (一)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汽车是指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对其不征车船税。

  (二)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汽车应同时符合以下标准:

  1、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

  2、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标准;

  3、通过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符合新能源汽车标准;

  4、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在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一致性、售后服务、安全监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

  交强险交纳标准:

  1、6座以下的家庭自用车第一年投保交强险的价格是950元;

  2、6-10座的家庭自用车第一年投保交强险的价格是1100元;

  3、6座以下的企业非营业用车第一年投保交强险价格是1000元;

  4、6-10座的企业非营业用车第一年投保交强险的费用是1130元;

  5、承载量<2t的营运货车第一年投保交强险价格是1850元;

  6、2t≤承载量<5t的营运货车第一年投保交强险价格是3070元;

  7、5t≤承载量<10t的营运货车第一年投保交强险价格是3450元。

  二、交强险过期事故责任

  交强险过期了,出现事故的,可能面临交警的处罚,并对受害人全额支付赔偿。

  交强险的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交强险是中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其保费是实行全国统一收费标准的,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但是不同的汽车型号的交强险价格也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汽车座位数”。

  根据《交强险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都应当投保交强险,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扣留机动车,通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投保,并处应缴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

  三、交强险无责赔付流程

  1、出险后,仅涉及财产损失不涉及人员伤亡的,由全责/有责方向承保公司报案,无责方不必向承保公司报案。

  接报案时应提醒客户注意记录对方车牌号、被保险人名称、驾驶证号码、联系方式、交强险保险公司等信息。

  当事人根据法律法规自行协商处理事故或要求自行协商处理的,应指导客户填写《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2、由全责/有责方保险公司进行查勘、定损,拍摄事故照片,出具查勘报告、定损单,查勘报告和定损单应由当事人签字确认。

  3、对于本应由无责方交强险承担的对全责/有责方车损的赔偿责任,一律由全责/有责方承保公司在本方交强险无责任财产损失代赔偿限额内代为赔偿。

  4、全责/有责方交强险项下合计赔款为:合计赔款=交强险赔款+无责代赔款。

  (1)交强险赔款=其他有责方车损核定承担金额+无责方车损核定承担金额+车外财产损失核定承担金额(≤2000元);

  (2)无责代赔款=有责方车损(≤无责方车辆数×无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有责方车辆数)。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交强险和车船税标准等知识,通过文中可知,对于符合标准的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新能源汽车则不需要交车船税,交强险的话,则按照车型来征收,一般6座以下的家庭自用车,第一年的交强险价格是950元。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