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鉴定 > 法院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标准是怎样

法院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标准是怎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07 08:58:31 人浏览

导读: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那么肯定会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划分,其中参考的便是交通责任事故的标准,以及交通事故的视频和收集的证据,那么如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是如何划分的?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法院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标准是怎样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那么肯定会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划分,其中参考的便是交通责任事故的标准,以及交通事故的视频和收集的证据,那么如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是如何划分的?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法院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标准是怎样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

  一、法院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标准是怎样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二、如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1、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2、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3、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

  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

  4、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30日内,应当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三、交通事故的划分

  我国现行的交通事故责任共分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认定的标准分别是:

  1、全部责任和无责任。

  完全由当事人中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者负全部责任,而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无责任。

  2、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主要因一方违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违章行为造成的事故,主要违章者要负主要责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负次要责任。

  3、同等责任。

  造成交通事故的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情节相当,各方负同等责任。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必须依法确认事故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定义务;依法确认各方当事人法定义务的优先原则;确认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认不同的交通事故责任。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法院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标准是怎样问题的详细解答,在进行交通事故的判定,我们可以知道在进行责任的划分时,我们的了解主要责任还有次要责任,也要注意同等责任,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